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央企未来产业布局方向明晰

第一财经 2024-03-10 17:10:15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黄宾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工作任务首位,释放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鲜明信号。

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央企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布局新领域新赛道。近日不少央企透露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思路和方向,并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近日在“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谈及今后中央企业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张玉卓用“源”“升”“态”来概括,即技术源头、产业升级、产业生态。

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为产业升级。国资委正在部署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

张玉卓指出,一方面,中央企业要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引领为核心的,主要体现在创新、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四个方面。这四种形态是转型的一个方向,更是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方向。通过创新驱动、数字转型、绿色转型和融合转型,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不少央企明确了发展思路,在新兴领域中培育新发展动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告诉第一财经,新质生产力是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先进生产力。要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聚焦集成电路、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技术研发,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据他介绍,目前,中国铁塔正聚焦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协同相关企业,全力推进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攻关,组织实施好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算力网络、6G、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的创新攻关任务。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投集团充分发挥直投与基金投资双轮协同驱动的优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链现代化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投集团董事长付刚峰告诉第一财经,要充分发挥国投系基金的独特优势,积极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国投集团发挥国投系基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独特优势,累计投资项目1040个、金额1718亿元,在先进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国投系基金投资支持卡脖子关键技术项目38个,支持专精特新企业37个,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6个。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央企业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也是发展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副总工程师李卫表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影响力和支撑力,攸关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科技型企业在引领科技前沿领域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增强创新的紧迫感。

张玉卓说,鼓励中央企业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力度,特别是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这些年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去年全国的研发投入是3.3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的投入是1.066万亿元,接近全国的1/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电集团董事长江毅提到,将健全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机制,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活力;加快推动电力工控、燃气轮机、氢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进一步融合。

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杨长利透露,中广核正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重点开展“华龙一号”、小堆、先进核燃料、光热、高端工控系统设备、核医学等领域科技攻坚,确保战略主动。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具、新工艺等创新应用,切实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清洁能源+”战略在更多典型场景落地。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王绛表示,未来,国资央企要不断优化资产结构,不断实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综合创新,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塑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积极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加快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以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排头兵。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