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财报解读|李宁去年营收涨7%至275.98亿元 创始人对私有化传闻作回复

第一财经 2024-03-20 19:42:21 听新闻

作者:刘晓颖    责编:乐琰

在研发上,2023年,李宁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6%。公司方面公布的数据是,在过去10年中,李宁单品牌的研发投入总计已超30亿。

近期消息颇多的李宁(02331.HK)于20日发布了李宁集团披露2023年全年业绩。从营收来看,去年李宁集团同比收入增长7%至275.98亿元。相较于2019年,收入5年实现翻倍,收入年复合增速达15%。不过,在竞争环境加剧的情况下,去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为31.87亿元,同比减少21.6%。

虽然增收未增利,但在这份财报发布后,李宁在盘中大涨7%.截至收盘,李宁报收21.45港元,涨幅5.67%。

不同于安踏体育(02020.HK)这样的多品牌集团,李宁一直以来主打的是单品牌策略。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李宁这样的单品牌要做大规模,赶上旗下拥有安踏、FILA、DESCENT等品牌的安踏集团,有难度。

在此次的业绩发布会上,创始人李宁本人对单品牌策略作出了回应。 “李宁品牌坚持走‘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策略,跟我们公司的成长基因有关系,跟我的运动员经历有关系。我创建李宁公司的目的,就是希望做一个专业运动品牌。我们希望做的是这个品牌,它不断进入到各个运动品类,比如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足球,在每个品类里有专业产品,这是我想做企业的初衷。” 李宁表示:“当然商业要赚钱,但我初衷希望做的是体育品牌,所以单品牌的策略由此而来。从商业角度来讲,多品牌有多品牌的公司的经营模式,采用单品牌的经营模式的企业也很多,我们希望去做的是一家源自中国的专业运动品牌,所以所有资源、表现、价值都希望在这个品牌上能够呈现出来。”

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则表示,“从结果上来看,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这距离的原因就是我们认为企业不是单纯地为了追求规模而去增长规模,还是要追求高效地、健康地可持续性地发展。大家看到我们的财务报表,是业绩表现的数字呈现,其实去年我们有机会去做很多让规模变得更大的事,但是我们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做的控制要做控制,该减少的要减少。”

本月12日,一则市场消息让李宁盘中一度大涨20%,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有外媒报道称,公司创始人考虑将其同名的运动服饰公司李宁从香港交易所私有化,目前正在与多家私募股权公司接洽,看后者是否有意作为投资人加入。

在今日的财报业绩会上,李宁对此也作出回应,“任何可以提高投资回报的方案我们都会考虑,不过目前没有什么计划可以向大家汇报。”李宁认为,首先公司的管理层应该是致力提供最佳的产品让消费者获得满足感。第二个是公司要提供一个既安全又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来让员工获得成就感。第三是要让公司在面对竞争和不同的经济环境里面获得一个最佳的经济效益,让投资者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

从其他维度的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李宁牌的销售点数量为7668家,上一年同期增加65家;2023年,李宁集团毛利较2022年同期的124.85亿元上升6.9%至133.5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保持稳定持平48.4%。扣除一次性与经营无关的收益后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为30.46亿元,2019至2023年,扣除一次性非经营收益后五年净利润实现142%增长,年复合增速达到19%。现金流管理方面,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6.88亿元,2022年这一数字为39.14亿元。公司方面称,年内,集团运营资金保持在健康水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同比上升,集团将继续将现金流管理作为重点工作,以保证长期稳定地发展。

在研发上,2023年,李宁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6%。公司方面公布的数据是,在过去10年中,李宁单品牌的研发投入总计已超30亿。

本土体育品牌正在迎来新一轮的黄金时期。在李宁之前,另两家本土体育品牌也披露去年的业绩。

361度01361.HK)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人民币84.2亿,同比增长21.0%;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人民币9.6亿,同比增长28.7%。另一家特步国际(01368.HK)数据显示,去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营收同比增长10.9%至143.4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8%至10.30亿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是体育大年,年内将有世预赛、亚洲杯、欧洲杯、奥运会等多个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举办,对于各大体育用品企业无疑是一个营销销售大年,而各大品牌也会在这一年里加码寻找新的市场增长机会。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