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百年天津北疆博物院,一位法国博物学家的中国情怀

第一财经 2024-04-03 13:50:07 听新闻

作者:佟鑫    责编:李刚

北疆博物院由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创办于1914年,近年经过修缮、重新设计部分展陈后,这座自然科普圣殿重新向公众开放。

天津市中心的五大道文化旅游区,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苑”,建成百年的老建筑有四百多座。中国最早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天津北疆博物院(下称“北疆博物院”)就坐落于此。

北疆博物院北楼大门    摄影/佟鑫

北疆博物院由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Emile Licent)创办于1914年,建筑建成于1922~1930年。近年,经过修缮、重新设计部分展陈后,这座自然科普圣殿重新向公众开放。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为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博物馆,北疆博物院见证了中法文化开放交流、互鉴成长的历史。

他的名字叫“志华”

参观北疆博物院,得先进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第一财经记者提前预约,按提示抵达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西北4门集合点时发现,校园内外的西洋风格老建筑十分吸引人。建于1925年的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外观华美,H型楼体工整,正中屋顶的大钟吸引着游客们眺望、拍照。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内的天津工商学院旧址建筑,现为办公楼     摄影/佟鑫

桑志华旧居    摄影/佟鑫

这座大学校园继承了原天津工商学院旧址建筑群,北疆博物院馆址与桑志华的旧居都在建筑群中。入校时,记者恰逢一位教员自豪地向访客介绍,“我们平常就在这些一百多岁的历史保护建筑里面上班。”

1914年,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抵达天津,创办北疆博物院,开启了对中国北方地区长达25年的科学考察。桑志华与德日进等中外专家学者一道,结合考察、研究、教育、科普,积累了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矿标本和历史文物等类别的20余万件藏品。1928年,北疆博物院陈列室建成后,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一座科普教育园地。

桑志华在旅欧演讲中曾提到他一贯坚持的原则:“所有被发现的这些世上仅有的古生物文物必须要留在发现地。”历史上,除战乱时期因安全原因转移部分藏品外,历经百年,北疆博物院的馆藏保持完整。参观者能在建筑、标本馆藏、科研档案之间,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韵与美感。

游客观看动植物标本    摄影/佟鑫

桑志华1876年生于法国北部罗梅里镇,1912年毕业于南锡大学,师从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卢西安·库诺,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他曾在大英博物馆短期学习、工作,受当时西方科学家考察东方的热潮感召,于1914年3月抵达中国。

当时人们对中国北方,尤其是黄河流域、内蒙古腹地、青藏高原周边的地质和动植物还一无所知,西方流行着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的论断。1919、1920年,桑志华在甘肃庆阳首次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工石制品,这是中国境内出土的第一批有确切地层记录的旧石器。他的发现打破了李希霍芬的论断。

桑志华来华后,制订了6项计划,除了对黄河、海河、滦河、辽河诸流域展开多个门类的考察(除了博物学,还包括经济学和民俗学)外,也把建立博物馆、安置藏品、展开研究、出版刊物、整理资料和设立开放给公众的陈列室作为工作目标。

北疆博物院科研团队绘制的地图展示区    摄影/佟鑫

1914年至1938年,桑志华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黄河流域以北广大地区展开科考,在25年中多次启程,在近5万公里的旅途中历尽艰险,山地、荒漠、峡谷、草原等复杂地理环境变成他绘制的图像。

1922年,桑志华被刚刚成立的中国地质学会推举为正式会员,十多年间多次在学会作报告,与国内学界互动频密。1927年,他被授予法国“骑士勋章”。

在北疆博物院开馆后,中国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发来贺词。当时,除学者、贵宾等个人观众,每年还有约40场中小学生集体参观。桑志华曾告诉法国媒体:“我们爱中国人,我们尊重他们的习俗,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喜欢来我们这里。”

百年老校里的标本库

最初,桑志华团队将采集的标本安放在其住所崇德堂的地下室库房。1922年,桑志华亲自规划了一座新建筑以开办北疆博物院。馆舍经两次扩建,到1930年形成北楼、陈列室、南楼的“工”字形格局,也就是今天的面貌。

比利时和法国合资公司义品地产的设计师比奈(Binet)是北楼的设计和监造者。这家公司是天津近代城市建设史上赫赫有名的机构,资本雄厚。

北楼设有地质学展厅、工作室、动物学展厅、实验室、办公室等。观众入馆后的第一个展厅,就是层高6米的动物学展厅,窗户均设在高处并用帘子遮挡,便于保存标本。鸟类、豹子、菌菇、木材……玻璃展柜里的动植物标本各式各样,正中门厅屋顶悬挂的大型动物牙齿标本十分震撼。

通往三楼的楼梯间设有定滑轮用来运输展品    摄影/佟鑫

三层的动植物展厅有整齐的木质标本收纳柜,墙上挂着多幅动植物科学绘画。斑驳的标本箱上满是时光印痕。为方便往三层运输藏品,楼梯间还安装了定滑轮吊装装置。

1925年,北疆博物院兴建三层的陈列室,与北楼连通,以满足大型标本整理、安装和对公众开放的目的。陈列室由永合营造公司设计、建造,从建筑整体到室内的门、窗、柜子等细节,均参照了国际先进的博物馆建筑理念。

陈列室建筑采用中心牛腿柱式八角托举状的内框架结构,减轻墙壁承受的压力。窗户的玻璃采用高平板印花玻璃,镶嵌在钢筋水泥窗框内,具有高密度、小跨度的特点,既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良好的天然采光,给展柜留出空间,又能防沙、防水、防盗、防震。

陈列室一层陈列地质学、古生物学、考古学藏品,二层陈列动物学、植物学和民俗类藏品,三层作为标本库房用来存放标本和物品。陈列室于1928年开放,标志着北疆博物院成为收集研究与展陈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现在陈列室还设有影像播放区,循环播放的视频介绍桑志华的生平和北疆博物院的成就。

动植物标本展示    摄影/佟鑫

1929年3月兴建的南楼为两层,以通道连接北楼,使北疆博物院“工”字形格局正式定型。南楼也由永和公司设计、监造,设计师为亚伯利(P. Abry)和穆勒(P. Muller)。南楼建有三个实验室、一个图书室和两个大厅。两个大厅用于岩理学和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史前学陈列室,并作为古生物和地质藏品库。

南楼的图书室布置得非常逼真,尽管空间有限,不可能完整呈现北疆博物院收藏的2万余册图书,但还是分别陈列了资料书刊、北疆博物院出版的期刊和书籍以及科学家们制作的各类地图。桑志华在《北疆博物院院刊》第39期中称,院内文献在当时估价10万块大洋。《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厚达约30厘米,有皮质的外壳,内页配有桑志华拍摄的大量实景和人物照片。

图书室    摄影/佟鑫

南楼的北疆博物院科考展系统回顾了桑志华团队在甘肃庆阳、内蒙古萨拉乌苏、宁夏水洞沟、河北泥河湾、山西榆社等地的考察。昆虫实验室展厅还展示了科学家在工作台上处理标本时的场景。

1938年,桑志华返回法国,与大部分西方科学家不同,他按照自己坚持的原则,把大部分科考所得都留在了中国。1952年,桑志华在巴黎逝世。

解放后,北疆博物院经历短暂的代管时期后,由天津市政府接收,并在其基础上成立天津市人民科学馆,后更名为天津市自然博物馆。1974年定名天津自然博物馆。2014年,北疆博物院修缮工作启动,2016年开放了北楼和陈列室供公众参观。2018年南楼经修缮并重新进行展陈设计后,对公众开放。2019年,北疆博物院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自然博物馆另有一处主馆区,在天津市文化中心广场西侧。

参观完北疆博物院后,还可以在旁边的桑志华旧居看一看,这座白色二层小楼里介绍了桑志华及其主要合作伙伴德日进的生平,也有一些桑志华在华生活方面的信息。一楼文创店可以买到相关书籍、天津自然博物馆的文创品,还可以尝一尝“北疆味道”咖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