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联合国旅游组织:全球签证政策开放度回到疫情前水平,亚太地区对国际旅游开放度最高

第一财经 2024-04-03 13:42:47 听新闻

作者:冯迪凡    责编:戚德志

全球需要办理传统签证出行的人口比例在2023年降至47%。

日前,联合国旅游组织(UNWTO)发布最新有关全球签证政策的开放度报告显示,随着与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得以解除,全球目的地对于国际旅游的开放程度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与此同时,落地签、电子签以及免签旅游等便利措施也在不断扩大。报告显示,全球需要办理传统签证出行的人口比例在2023年降至47%,而这一比例在2008年和2018年分别为77%与59%。在全球所有地区当中,亚太地区对国际旅游的开放度最高;而从次区域来看,东南亚、东非和加勒比地区最为开放。

此前,UNWTO今年发布的第一份全球旅游晴雨表也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际旅游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88%,同时,继2023年的强劲反弹后,预计国际旅游业将在2024年完全恢复疫情前水平。

全球免签人口占21%

UNWTO此次在有关签证政策的开放度报告中表示,自2018年上一份报告发布以来,南亚和西非在开放程度上的改善最大。而到目前为止,对国际旅游限制最大的区域仍然是中非与北非、北美,以及北欧和西欧地区。

不过,中东地区的签证情况有所改善,前往中东地区需要传统签证的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71%减少至2023年的57%。

根据UNWTO统计,目前全球有21%的人口现在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签证旅行,这一比例在2008年和2018年分别为17%和20%。据统计,这种免签政策在加勒比地区和中美洲的目的地当中尤为流行。

与此同时,全球还有14%的人口能够申请落地签,这一比例在2008年仅为6%,但在2018年曾上升至15%。报告称,落地签政策在东非、南亚、东南亚和西非的目的地当中较为普遍。

此外,全球能够申请电子签的人口比例已提升至18%,与2013年的3%和2018年的7%相比均显著增加。目前,电子签政策较为流行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西非、东非和南亚。

国际旅游业将在2024年恢复疫情前水平

在签证情况改善的情况下,国际旅游业在持续复苏。UNWTO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国际游客(过夜游客)达到12.8亿人次,比2022年增长34%。

其中,相对而言,中东地区引领了各地区的复苏,是唯一超过疫情前水平地区,其入境人数比2019年增长了22%。欧洲是接收全球游客最多的地区,在区域内需求高涨和美国游客的支持下,达到了疫情前水平的94%。

非洲的游客人数恢复到了大流行前的96%,美洲恢复到疫情前90%。随着多个旅游市场和目的地的重新开放,亚太地区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65%。

UNWTO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旅游业出口总收入(包括客运)预计为1.6万亿美元,是2019年1.7万亿美元的95%。

报告并显示,继2023年的强劲反弹之后,国际旅游业预计将在 2024年全面恢复疫情前水平,初步估计国际游客抵达人数将比2019年增长2%。

对旅游业的积极前景展望也反映在最新的联合国旅游信心指数调查中:67%的旅游专业人士表示,与2023年相比,2024年的前景更好或好得多。同时,需求持续得到释放、航空连通性的提高以及亚洲市场和目的地的强劲复苏,有望支撑旅游业在 2024 年底实现全面复苏。

调查中,旅游专业人士认为,亚洲各地仍有很大的复苏空间。一些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重新开放将推动该地区乃至全球旅游业的复苏。譬如,欧洲有望在2024年再次取得旅游业绩成果。今年3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申根区,巴黎将在7月和8月举办奥运会,这将促进人员的自由流动。同时,在美元走强的支持下,美国游客推动的强劲旅游将继续惠及美洲及其他地区的旅游目的地。与2023年一样,欧洲、美洲和中东地区强劲的客源市场将继续推动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和消费。

来源:UNWTO

不过,UNWTO也预警,经济和地缘政治挑战继续对国际旅游业的持续复苏和信心水平构成重大挑战。

近期,中国驻德国使馆就提醒在德中国公民谨防安全风险。3月31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在网站上发布信息显示,日前,俄罗斯莫斯科发生恐怖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德媒报道,德警方也收到并积极应对德境内恐袭线索。德联邦内政部称,德国所面临的恐袭风险突出,德安全部门“非常警惕”且“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郑重提醒在德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德有关部门及媒体发布的有关体育赛事和大型音乐会安全预警,近期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