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雾霾长期作祟 北京空气质量7年后仍难达标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1-16 01:08:00

责编:群硕系统

雾霾的确并非近年独有,只是来源于首次布局全国的PM2.5监测点位的数据,在今年坐实了公众的严重担忧。

在以雾霾为主题的各式调侃之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回到:城市的空气还有没有得救?

根据《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2015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2020年达到50微克/立方米。

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PM2.5年均浓度不应超过10微克/立方米相比,就算是7年之后,北京仍然无缘达到国际标准。

PM2.5致病与吸附物有关

打开淘宝的首页,“抗雾霾口罩、净化器热卖”的标题赫然陈列于公告栏。

商家们纷纷打出“抗PM2.5利器”的噱头,从几十元的活性炭口罩,到几千元的空气净化器纷纷成为抢购的对象。

一位店家称近几天平均每天都要卖出5000多个活性炭口罩,20多个客服人员从早晨8点忙到晚上12点。

实际上,该类产品的火爆,几乎已经贯穿全年。“每年5月开始一直到春节,卖得都很火,每天至少也有2000个左右。”上述商家说。

雾霾的确并非近年独有,只是来源于首次布局全国的PM2.5监测点位的数据,在今年坐实了公众的严重担忧。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近日就发布了《危险地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报告。报告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个城市为样本,根据四市2010年PM2.5年均排放浓度,计算出2010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

该报告的撰写者之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样的研究是为了证明,城市PM2.5污染超标对城市居民健康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实际危害,以及带来的经济损失。

诸多研究已经证明,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加速排放带来的二次PM2.5粒子(硫酸盐、硝酸盐)的增加是近年PM2.5污染的最大成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增长是PM2.5治理的最大威胁。而近年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增长主要是由于煤炭消耗的激增。

潘小川解释说,PM2.5颗粒物对健康有危害,关键是与PM2.5表面所吸附的大气当中化学毒物的性质有关系。

“如果吸附了致癌物,那么颗粒物就具有致癌性;如果吸附的是一些重金属,如铅、汞等,就会造成重金属中毒;如果吸附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像内分泌干扰物这类物质,就会威胁生殖生育系统。”潘小川说。

不同的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不一样,这与城市的污染排放方式有直接关系。

比如,北京和上海就有很大的不同。上海汽车尾气是第一位的污染物,而北京冬天集中供暖,污染实际上跟北京周边地区的取暖燃煤有很大关系。

尽管,目前关注的大都集中于空气污染的急性效应,而实际上,空气污染的慢性效应同样不容忽视。而这要到五年、十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潘小川对本报记者说。

打的是持久战

雾霾治理的本身也“雾霭重重”。

平谷水泥二厂一名员工向本报记者证实,水泥厂的生产线已经停了,何时能复工也不知道。

“没有产量,没有收入,各项支出还在进行,肯定得亏。”该员工说。

平谷水泥二厂是按照14日启动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的要求停工的。当天,共有58家企业实现了停产。

此外,北京还要求30%公务用车停驶。

但是应急方案之外的根本性解决之日,要远比人们的期待来得更久。

“除了产业结构,能源选择、城市规划,包括每个居民的生活方式都需要调整,如果有国家的法规加以辅助的话会更好。”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新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大部分城市情况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把城市作为一个突破口的话,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是两个最重要的污染源头。

对于汽车保有量仍在逐年增长和燃煤仍是能源重要来源的大城市来说,无论哪个源头都非一朝一夕就可解决。

对于北方而言,一个具体方法比如说就是冬季采暖时尽量选择相对清洁的能源。

但中国的能源结构依然依赖燃煤,且中国目前出产的煤含硫量很高,在脱硝技术还没有跟上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大量排放。

“用新能源的话,经济发展的成本势必增高。”杨新指出,这还有赖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步,比如说在脱硫、脱硝上有高效、更便宜的催化剂,在新能源的使用上如果有更新的技术能够降低成本等。

实际上,各项标准都已经在提高。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就对污染物排放限值进行了从严修订,其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的排放限值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要求。该标准一度被火电企业称为“史上最严”。

然而污染治理绝非一日之功。就算是北京市区实现了“无煤化”供热,还有邻近华北其他地区的燃煤排放会造成区域性叠加污染。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昨日出席会议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称,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在专家看来,目前中国面临的挑战是,经济要保持高速发展,能源的消耗还在增加,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很难。“这要看政府在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平衡更偏向哪一方。”杨新说。

在决定做出之前,像今年这样的1月或许还会再来。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