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者展望2011:GDP保持9%以上 CPI并无太多意外

一财网 2013-03-01 10:15:00

责编:群硕系统

12月12日,由第一财经和信诚基金举办的“信诚基金/第一财经年度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

12月12日,由第一财经和信诚基金举办的“信诚基金/第一财经年度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2011年宏观经济与政策走向”为主线,把脉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稻葵(博客)、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等在内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并一起探讨了2011年经济走势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抉择。

对于2011年的经济形势,通胀、经济增速成为谈及最多的话题。2010年,CPI突破3%的态势基本尘埃落定,而对于2011年,多数学者认为,明年通胀将得到有效控制,并无太多“意外”。而经济增速方面,略低于今年的增速,但保持在9%以上,则成为各方共识。

CPI前高后低

今年年初以来,CPI数据开始拾阶而上,到了8月至10月从3.5%、3.6%升至4.4%。而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继10月份“破四”之后,CPI在11月份“破五”,同比上涨5.1%,这是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

如此态势之下,CPI突破央行年初制定的3%以内的目标几无悬念。事实上,此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之时,就已有不少人士预见了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在临近2010年年末之时,CPI数据屡现“意外”,这也导致了调控手段不断加码。

“通货膨胀明年走势前高后低,全年CPI控制在4%以下,完全是有把握的。”钟伟认为,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有应对通货膨胀的本领和经验。

贾康表示,从结构上分析11月CPI上涨5.1%的构成,食品价格、房价上涨因素占比达92%,其他商品对整个物价上涨影响度只有8%。若能有效增加这两项供给,将有效促进总供需平衡。

“政府从粮食的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具有强大的价格补贴能力。食品价格上涨接近尾声,最迟在明年五六月份将看到各类食品价格趋于稳定,甚至逐步下降。”钟伟还表示,2011年房产价格几无可能明显上涨,二季度结束,三季度开始通货膨胀将面临一个明显的转折。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需求拉动型的通胀不同,当前,国内需求不足而生产能力充足。”李稻葵则认为,导致通胀的主要因素有二,成本上升,即国际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上涨等;局部的资金炒作,例如大量资金炒作大蒜、生姜等。

李稻葵还认为,前一个因素将会持续成为常态,但第二个因素将不可持续。因此,明年全年出现5%的通胀不大可能。可能的情况是因上半年春节因素,通胀短期抬高,到了下半年则逐渐趋于稳定。

而管涛还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占款持续投放,一定程度上从货币方面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增长有望稳定

显然,相比于今年前低后高的CPI走势,明年CPI或将呈现先高后低的态势,平均水平也就可能超过今年CPI平均数。实际上,已有消息称,政府将明年的通胀目标控制在4%,这与今年3%的目标相比,放宽了1个百分点。

“增长在明年将稳定下来,通胀明年也没有什么失控的可能性。”钟伟表示,考虑到投资平稳,消费略有增长,外贸增速放缓,预估2011年经济增长率大概在9.3%~9.5%之间,并且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格局。

事实上,尽管12月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但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长,业界普遍预计在10%左右,上下浮动约0.1个百分点。而对于明年的经济增长,市场中位数的估计则认为,GDP增速在9.5%~9.8%的区间,其中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的估计变高了些。

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确已进入一个内需上升的阶段,这一阶段不完全由财政赤字、金融赤字带动。他预计,今年我国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不到3.5%,而金融危机前这一数据曾高达8%。

显然,在经济增长取得近10%增速的同时,今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将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内需对于经济起到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基于内需上升的判断,李稻葵对明年经济的增长十分乐观。

“现在面临着后危机时代的一个相对高涨期的到来。” 贾康则认为,可能开始展开一个至少三到五年的相对高涨的周期阶段。明年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大的概率还是在10%左右,也不排除比10%再高一点。

“中国经济五年之内没有问题,明年也没有问题,长期的转型有机会也有挑战。”钟伟则提醒,因为在未来十年中国必须完成政治、社会及经济体制的转型,这三大转型的压力都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稳”字当头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显示,“宽财政、稳货币”将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思路,“调结构”和“防通胀”则成为明年的两大任务。事实上,央行近期罕见启动加息,并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在某种程度上透露了政策从紧的信号。

李稻葵表示,货币政策会逐步、渐进式的回归常态。这一逐步调整的过程,特别强调灵活性、针对性,不大可能一刀切。他举例称,比如说利率,长期负利率会有损中国金融的健康,像人长期开夜车,不可能持续。但这一调整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突然来个五六次频繁加息。

“明年信贷增量应该不超过7万亿;如果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话,M2增速不应该超过15%。” 钟伟则表示,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估过于乐观,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比预想的更紧。

信诚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黄小坚则认为,明年一季度CPI走势不会明显降低,这将导致明年上半年的政策基调还是调物价、控制通货膨胀,也就是说,上半年的政策很可能还是会偏紧。而明年下半年的走势,则要看通胀形势,如果物价出现下调,那么政策的重点会转向“调结构”。

事实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后,相比于今年,货币政策从宽松回归稳健已是定局,只是政策出台的节奏和时点尚存疑问。

贾康认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从原来的“双松”没有必要急于过渡到“双紧”,“一松一紧”在收紧银根的同时靠财政功能来实施点调控,优化结构,改善民生,扩张瓶颈。

事实上,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继1998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