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十一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昆明揭幕:倡导“绿色智慧·转型升级”

第一财经日报 2014-11-21 05:57:00

责编:群硕系统

中国实现减排承诺,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正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11月12日,在APEC中美新闻发布会上,中美两国宣布首次达成碳减排协议:中国首次提出到2030年左右碳排放有望达到峰值,美国承诺到2025年减排26%~28%。

中国实现减排承诺,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正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11月15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招商局集团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全联房地产商会、云南城投集团、昆明理工大学协办,招商地产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会堂成功举行。

作为绿色人居领域的国际权威人士,论坛组委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组委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组委会副主席、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招商地产董事长孙承铭,组委会委员、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组委会委员、美国能源基金会建筑项目主任莫争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武涌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延续此前十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的一贯绿色主张,本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以“绿色智慧·转型升级”为主题。

赖明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绿色建筑要发展,但只是一种手段;建筑产业化要发展,但只是一种支撑;生态建筑要发展,但也只是一个载体。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把绿色的概念,时时刻刻装在心中,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推动国家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绿色、生态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建成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国梦。

第十一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与会主要领导嘉宾合影

绿色智慧引擎

孙承铭在论坛上表示,近期,习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本届论坛主题“绿色智慧·转型升级”与其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与融合深化的重要时期,面临人口大量流动、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日益趋紧等方面的挑战,也面临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镇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遇。此时召开中外绿色人居论坛,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作为目前国内绿色开发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公益性国际会议之一,此次中外绿色人居论坛分别从绿色智慧社区、生态产业园、绿色实践和产业链等方面设立“绿色社区与智慧发展”、“生态城市与产业园区”、“绿色技术研发与实践”、“绿色产业链总工论坛”四个分论坛,以及以“绿色企业联盟环境峰会”为主题的平行会议。

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届的中外绿色人居论坛,每一届都在循序渐进地改变。与以往相比,本届论坛不仅包含了目前国际上的交流合作,还结合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同时也持续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对整个绿色环保的推动。

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开始逐渐受到重视。2006年,建设部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通过综合评价情况授予1~3星标识,其中3星为最高级别。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的建立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主导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战略进程正式启动。

进入21世纪后,国家提出了城镇化战略。大量机构与专家学者经研究,认为基本制约就是资源与环境,所以城镇化建设需要可持续发展,而绿色建筑、人居生活也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此次论坛希望从城市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国内外生态城镇的理念与实践,展示近年来生态城市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成果,促进绿色技术研发与实践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绿色产业联盟的加速形成,加速推动我国地产行业转型升级,期待以绿色智慧为引擎助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新一轮繁荣。

聚焦建筑能耗标准与能效提升

绿色建筑如何转型升级?多位专家在论坛上的发言中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建筑能耗与能效上。

在赖明看来,尽管我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是到205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45%,但这只是我们自己的一个表述上的战略,从战术上,我们要采取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防止绿色概念、生态概念的泛化、口号化、符号化,真正把能耗降下来。

江亿也表示,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在绿色发展、建筑节能的理念上、行动上、具体做法上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的问题是,能源短缺、能源安全、碳排放、大气污染、雾霾问题等等,实际上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讲都是聚焦在建筑运行能耗上。

建筑节能工作该如何进一步深入展开?党的十八大提出能源节约要从总量控制出发。

“我们真正做建筑节能的目的是希望总的建筑能量有所下降。但当前有很多节能示范项目建筑,用了很多高效节能的技术,但最终消耗的能源却高于同功能的其他建筑。”江艺认为,从生态文明的原则出发,要先把建筑能耗的上限“定住”,在这个标准下,鼓励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当建筑能耗标准逐渐清晰之后,如何提升建筑能效?

武涌在会上发言时表示,在住建部的领导下,中国未来建筑能效提升路线图正在编制当中。从时间节点看,这个路线图从2016年到2030年涵盖了多个五年计划,主要要实现三个基本的转变。

武涌介绍,首先是从节能向绿色的转变。迄今为止,我国执行的节能标准是强制性的标准,而绿色的建筑标准是引领性的标准。目前,重庆、北京等很多地方在摸索相关经验。例如,北京从去年6月1日在全市推行所有新建建筑绿色1星的标准,而且是作为强制性条文推进,这个转变初步实现了从节能向绿色的转变,未来15年国家不断进行转变,就能实现从节能到绿色的转变。

其次,是从单体到区域的转变。这些年通过技术创新、理念提升,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推动了绿色生态城区,例如昆明的呈贡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城区也符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方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些方法,比如说绿色建筑的发展,从区域的层面去考虑,明显比单体建筑去考虑效率高得多。

第三是从浅绿到深绿转变,不仅包括建筑,甚至也包括基础设施。在推进过程首先实现规划的绿色化,然后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第三是单体建筑绿色化。

“2006年,中国北方地区居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改造4亿平方米,实际上去年已经超额完成。随着在北方地区进行的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标准执行,拐点出现,也证明抓建筑节能,确实是有效果的。”武涌表示。

而在莫争春看来,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新的节能战略,更需要信息的公开、数据的分享。纽约在仅仅两年时间内摸清市内所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能耗数据,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拿不出详细的数据,这需要决策者的决心。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