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正在打造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的一部分,张江被赋予新使命,要从科技园区,转型成为科技城。
在8月5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表示,浦东将全力打造最好的科技城——张江科技城。
从地理位置上讲,张江科技城将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内核,由内到外包括大科学设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应用技术创新和转化、科技产业等4个圈层,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主体,以康桥工业园、国际医学园区和周边镇级工业园区为支撑,形成一个完整科技城。
与此同时,以张江科技城为核心,北联金桥、外高桥,向南呼应临港,还将构建一条创新走廊。
推进重大项目进展
张江高科技园区,也就是俗称的小张江,始建于1992年,是国家级的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1999年上海提出“聚焦张江”战略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地域面积约79.9平方公里,其中张江核心区40平方公里。
2014年底,伴随着上海自贸区扩区,其中的37.2平方公里核心区入自贸区范围。
为推进张江科技城建设,上海成立了市区两级联合的工作组,由孙继伟担任组长。相关研究工作从三方面展开的,分别是空间布局、产业功能定位、体制机制配套,目前正在做相应的规划和策划。
孙继伟说,在张江科技城里,会有一批国家大科学设施,构建由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
同时也会集聚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努力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打造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着力提升对创新创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支撑能力;建设一批应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努力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此外,张江科技城还会建立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新型孵化器,形成链接全球的孵化创新网络。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张江已经集聚了一大批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优势突出。
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产值约占全国的1/3。
生物医药产业也形成了从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在内的完备创新链。园区目前正在研发药物品种近300个,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已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
“接下来要打造科技城,从产业布局、规划布局、功能配套、环境等方面都要全面升级。目前上海市和浦东正在联合做全面计划和研究,很快将启动一批项目。”孙继伟说。
在产业布局方面,孙继伟说,张江科技城要提升优势产业、培育潜力产业。所谓的优势产业,比如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主要是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所谓的潜力产业,比如航空航天,主要是提升能级、扩大规模,在全市、全国形成优势地位。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杨晔则表示,为完善这个产业布局,首先是进一步推进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发展,然后是培育一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
其中重大项目还是结合现有的主导产业——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而培育中小企业方面,则是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3D打印、互联网金融等四新经济领域。
科技金融融合
为推动张江科技城建设,金融的支持也将提到更高能级,要实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最紧密。
这种最紧密,“总的考虑,是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建立健全适合科技企业轻资产特征的债权融资体系、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体系和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切实缓解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孙继伟说。
据了解,浦东将完善以功能为导向的股权类基金支持体系;建立促进股权与债权融资风险分担机制;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探索引入境外创投基金直接投资境内科技企业等。“目前以色列的创业投基金正在张江推进合作。”
此外,张江科技银行也在加快推进中。“运行机制就是投贷联动。”不过孙继伟并未告知《第一财经日报》关于张江科技银行目前的发起人和股东情况。
“上海科创22条”提出“探索设立民营张江科技银行”,该银行由张江高新区也就是“大张江”管委会牵头,联合上海市金融办、上海银监局等有关部门筹备。
7月初《解放日报》曾援引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创新促进处处长马文刚的话说,民营张江科技银行的总体方案已经形成,进入了筛选银行发起人阶段,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确定发起人名单。
方案指出,张江科技银行是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机构,由新兴产业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主要发起人,采取股份认购方式吸收以张江示范区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参与建设,注册资本拟为30亿~50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5年5月底,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
突出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等的关注,成为提升上海科创中心生态建设的关键。
2025年上海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口号“这里是上海(This is Shanghai)”于7月15日正式焕新发布。
上海凭借多元的文化活动、强大的内容平台和政策支持,成为吸引全球创作者的热土。
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长6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