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周小川:人民币不是完全自由浮动 不鼓励投机资本

一财网 2016-03-20 16:26:00

责编:姚逸霄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今日正式开幕,央行行长周小川发布演讲。

一财网综合消息,在今日正式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旧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国整个经济的杠杆率比较偏高,特别是企业部门借贷比例占GDP的比重过高,“十三五”规划也寄希望于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有更多的资金进行股权的投资,减少企业对于借贷杠杆的依赖性。

以下是周小川演讲实录:

周小川: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

下午好!

很荣幸能够在发展论坛跟大家进行交流。我们的题目是讲金融改革,刚刚开过的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通过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五年规划里对金融体制改革究竟是怎么讲的,我就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讨论。

五年规划是一个很厚的本子,这个本子可能有的参会代表一般都不会从头到尾地读一遍。我给介绍一下这里头的第16章是专门讲金融体制改革,这个改革总的提法 叫“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机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支持经济 转型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这样一个大的提法。

在第十六章里总共分了三节,加上一个专栏来讨论金融体制改革。第一节是讲丰富金融机构体系。第二节是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第三,改革金融监管框架。虽然文字不长,但是要在这个机会进行讨论时间也是不够的,我只是抓住几个提法跟大家讨论一下。

第一,丰富金融机构体系。中国的金融机构过去数量还是比较少的,过去品种也比较少,不能够满足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需要,所以要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在 这一节里有一个突出的提法,就是要健全以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大家也都知道中国商业银行还有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都过去有过发展,中国这一次强调提出了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也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一个需要。

我们过去常规的概念,金融要么是商业性,要么是公益性,是采用二进制的提法,非零即一。但是在本次全球危机以来,很多商业性机构都处于自身资产负债表调整 的过程,所以充分发挥作用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如果说公益性的融资,一般过去都应该是财政发钱,但是各国财政情况也不一样,有的财政空间也不大,所以就 导致了对于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再次关注。中国正好是有三家这样的机构,一个是国家开发银行,一个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一个是中国农业开发银行。这三家 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加在一起大概是15万亿人民币左右,里头绝大多数是商业可持续性的资产。在零和一之间有一些业务,这些业务过去大家不太在意,但是在危机 期间,大家觉得需要给予一定的注意力,也就是说不以商业性回报,但是又不是完全公益性,这部分业务的发展可以不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但是同时又能弥补一些 在零和一之间的融资的空间。

对中国来讲更是有一些特殊的含义,中国经济是一个从过去集中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个经济,这种经济在转轨过程中确实也有一部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价格、体制等等的原因,造成有一部分业务商业性融资也做不了,政府融资力量也不够,因此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仍旧把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首先加以描述了,我就对这一点做一个说明。

另外,在这一节里又提到了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中小微金融组织,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要按照“十三五”把这件事做好,我认为也有几个认识问题需要大家讨论来逐渐达成共识。

第一,在中国我们看到很多非法集资还有金融诈骗的事,和国际相比中国可能也相当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大家就会提出质疑,说如果扩大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更进 一步放宽准入,会不会有更多的混乱。另外一个跟这个有关的内容就是中国究竟金融服务的总水平怎么样,是我们金融服务总体来讲供给十分充足,不需要再搞太多的机构,还是说我们金融服务总体不足,所以反而一些非法的、钻空子的、欺诈的这种金融活动反而会有很多市场、很多机会,这个问题也需要经过讨论来进行明确。大概我看“十三五”总的感觉还是中国作为这么大的经济体,虽然我们有数量上不少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但是因为国家很大,到了基层金融服务总体来讲还是不足。

涉及到第三个问题,中国政府历来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对这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提法,有的人会认为金融一发展了,就把资源占走了,反而对实体经济就忽略了,金融界容易造出一些市场和一些产品,这些产品是供他们自己炒来炒去的,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所以,对发展金融服务业有一些比较负面的看法。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可以分三类,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是双赢的局面,也可以是零合博弈,也可以是双输的局面。对中国来讲应该做到什么样?至少可以有一个初步的结论,如果金融业不能够更加发展,提供更普遍的服务,同时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至少来说实体经济就会受到限制。这是应该能看到的。

这个问题在中国还是有点特殊,因为不断地强调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所以这方面的说法多种多样,什么样的都有,要能够把“十三五”规划的金融改革落实好,这方面的认识需要进一步理清。

“十三五”第十六章第二节讲的是健全金融市场体系,这里头突出最开始讲的都是如何健康发展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旧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也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市场上有很多资本市场服务的需求以外,资本市场融资的需求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的需求以外,在中国也有一个可能稍微特殊一点的考虑,就是中国整个经济的杠杆率比较偏高。大家都说总的借贷杠杆率跟GDP的比重,特别是企业部门借贷比例占GDP的比重过高,“十三五”规划也寄希望于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能够有更多的资金进行股权的投资,减少企业对于借贷杠杆的依赖性,这也是有联系的大家都关心的话题。

如何看待中国企业部门或者是公司部门的高杠杆率呢?我想说这么三点:

第一点,中国国民的储蓄率高。储蓄率高到多少?一般的国家占GDP20%—30%左右的储蓄,中国到去年还是46%点几的总体储蓄率,其中居民部门占35%以上。储蓄率高有多种多样原因,也不见得一时能说得清楚,但是总之既然储蓄的钱多,也就是走银行,走买债券的债务融资就会高一些。如果中国的企业债 务率高于其它一些国家,从这个角度看也不奇怪。当然我们说也不能高得太过分,太过分也是有问题的。

再有一个,中国的股本市场发育比较晚。大家都知道像股票市场是9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时间还短,所以资本市场总融资比例比较低。另外,在民间股本融资也相对薄弱。

第三个原因,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以来致富比较快的国家,但是总的民间的积累、民间的财富比较少,所以使用民间的财富,让它们变为股本的机会也相对比较少。

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就导致借贷比例高。借贷比例高就容易产生一些宏观上的风险,这一点我们也是和国际上的很多朋友们一样都给予高度重视。怎么解决呢?也有多种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快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股本融资能够使得更多国民储蓄里更大一点的比例能够进入股本融资,降低了债务占GDP的 比重,也降低了债务股本的比例。

在健全金融市场体系这一节里还谈到了很多其它内容,包括债券市场的发展,包括健全利率汇率的市场决定。大家肯定比较关心利率、汇率机制的改革,因为我们前 一段时间在G20的场合下讨论了汇率机制,这里就不再多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应该说在去年年底之前基本上就完成了,也就是说利率的管制,不管是贷款还是存 款,都已经取消了,金融机构都有自主决定利率的权力。

当然大家说利率的改革下面还有很多任务,比如说中央银行对利率的指导,还有一个传导机制健全的问题。再有一个是利率形成机制的整个过程也还有一个市场上经过磨合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应该说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应该说利率市场化已经做出了决定性的进展。

“十三五”的第三节讲的是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里首先“规划”中描述了要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德建设,要构建货币政策与审慎管理相协调的金融管理体制。这就表明了中国还是很重视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教训,中央银行过去比较强调主要管价格水平,而且很多央行都是通货膨胀目标制,但是光做到这一点也不够,即便有时候在通货膨胀不高的情况下经济体系还可能出现其它重大的金融风险,甚至是危机,所以首先强调的是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建立。

另外一点,“十三五”规划中讲到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一个是要认真研究我国自身有哪些经验教训,我们也确实有过不少经验教训,包括在去年金融市场发生波动的时候,我们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讨论,这些讨论其中也有一部分说金融监管的体制不大理想,因此我们要从这中间吸收经验教训。另外一个就 是从国际上看,尽管我们说也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模式,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出了不少事,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今后在金融监管体制应该怎么对待,国际上有众多讨论,也有很多实践探讨,这也是我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的参考点。

在这一段中,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提出了要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也是我们目前体制上的一个弱点,这个弱点在十三五过程中还是要大力 加强,包括合法权益的保护、隐私的保护、金融系统各种基础设施和支付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特别强调在信息科 技发展的情况下,应该把这项工作有条件做得更好。

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以下是问答环节: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问周行长,问题是自由浮动的汇率没有干预,同时中国的当局没有一个货币外汇的目标,是怎样的一个后果?我们再考虑一下中国的外汇储备现在用得很多了,下降的水平比较快,这个结合起来考虑是什么样的感觉?

周小川:首先我们对汇率改革的目标,我们确实没有用到“自由浮动汇率”的提法,我们用的提法还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究竟是和完全自由浮动汇率的差别是哪几点呢?过去也讲过,有一些还是在讨论之中,因为还需要大家逐渐形成共识。但是有三点是比较清楚的:

第一,涉及到反洗钱和反恐融资,这个方面还是要看住的。中国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有关手段,涉及这个问题的汇兑,还是会有一定的管理。

第二,根据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也是危机之后大家形成的共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要防止出现所谓宏观审慎方面的一些错误,比如说过度的企业借外债,比如说过度的货币错配,这些事可能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在泰国,在其他一些亚洲国家都发生过,这些事情还是要通过宏观审慎措施来进行管理的。

第三,从新的全球制度,也像刚才拉加德女士所谈到的,从全球的资本流动的形势来看,我们目前主张还是主要鼓励和支持中长期的投资活动,包括外国人投资到中国,也包括中国人投资到外国。特别超短期的投机性的流来流去,当然也不一定真有有效的办法去管,但至少口头上说也是不特别鼓励的。

这三点是我想要描述的。我们觉得在这样几个前提之下,浮动汇率体制至少我们自己不用所谓完全自由浮动这样一个提法。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说汇率会有什么偏差,还是要尊重市场供求规律,也要参照国际市场上多种货币篮子,特别是未来可能更多地参照SDR,使得汇率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

至于外汇储备,我们观察中国的外汇储备有点突飞猛进的增长是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也就是从2002年一直到2008年这一段时间增长得比较猛,当然后来也有一些增长。在增长猛的过程中,除了说经常项目顺差或者是其它原因,所谓中国人挣到了外汇,所以积累起来了以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我说我们外汇储备中至少三分之一左右是各种各样的短期资金,其中包括我们所说的套利交易,这些资金看到合适的时候,他们觉得到时候就可以走了,因为他们也是牟利的,这些资金走就走,所以出去的速度也不见得比当年过度积累的速度有什么太大的惊人之处,既然过去进得也很猛,现在出的时候猛就猛一点。但是这里有一个因素,去年到今年1月份有一段时间,大家对中国经济放缓议论颇多,导致信心也不足,同时确实中国金融市场也出现了动荡,所以大家的信心明显受到损害,各种议论有时也是真真假假,大家说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出去多一点就多不点,过去一段时间,如果整体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对中国改革发展的判断,以及对中国汇率水平的判断能够回归理性的话,那一段时间过去也就过去了,目前看来现在正式看到了数据,非常明显的有所减缓。

 

举报
相关阅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到2030年,绿色保险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手段

到2030年,绿色保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手段,绿色保险风险保障水平和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明显提升,社会各界对绿色保险的满意度、认可度明显提升,绿色保险发展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

昨天 14:16

多地金融委亮相 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新格局加快形成

2024年开年以来,地方金融委、地方金融工委紧锣密鼓组建,地方金融管理局也纷纷挂牌成立。随着自上而下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渐次落地,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02-26 13:02

新华社:金融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国将持续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金融市场,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融资服务。

01-17 17:13

“监”听则明:2023年三季度金融业监管数据处罚分析及洞察建议

毕马威收集并整理了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第3季度的公开处罚信息,以“数据”、“信息”、“统计”和“报送”作为识别数据相关罚单(以下简称“数据罚单”或“罚单”)的关键词,通过对监管机构、被监管机构、被处罚人员以及处罚事由的分析,识别监管机构关注点,结合外部环境趋势和金融同业实践,对金融机构数据工作的趋势和发展提出建议。

2023-12-28 16:03

一财社论: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求拓展市场的自由限度

金融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轨迹,标注着市场的自由限度,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不二法则就是在不违背自由悖论前提下,拓展市场自由限度,提高市场熵值,因为要让山木皆有用,切忌英雄不自由。

一财社论
2023-11-26 20:3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