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地矛盾挤压城市森林 专家呼吁创新建设机制

第一财经 2016-04-06 14:05:00

责编:李秀中

54%的世界人口居住在亚洲,其中的48%又居住在城市。在亚太地区,每天约有12万人移居城市。但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国家林业局等专家开展的联合调查发现,亚太地区城市林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最主要的挑战是用地矛盾。

54%的世界人口居住在亚洲,其中的48%又居住在城市。在亚太地区,每天约有12万人移居城市。

但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国家林业局等专家开展的联合调查发现,亚太地区城市林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最主要的挑战是用地矛盾。此外,还包括薄弱的管理、决策者有限的技术技能和知识、缺少公众参与、缺乏资金投入、缺少城市林业专家以及较低水平的经营,亚太地区的城市林业发展还很不平衡。”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主任王成说。

在4月6日召开的“首届亚太城市林业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表示,亚太地区是世界人口最多、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许多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城市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生态脆弱等问题的困扰,对加快城市林业发展达成了高度共识。

亚太各国正重建城市森林

城市林业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对建设生态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王成告诉记者,城市林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和美国,并逐渐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其发展动力来自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通过对本地区城市林业研究成果和出版书籍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城市林业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王成说。

研究显示,战后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随着上世纪60年代前后城镇化快速发展,从建成区内部的绿化美化向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率先开展城市周边地区森林的恢复,科学规划建设森林、湿地为主的城市发展绿色隔离空间,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

战后经济发展较慢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印度以及大多数亚洲国家,随着上世纪90年代前后城镇化快速发展,它们从以恢复山地森林为主的国土造林绿化向关注人口密集城市化地区人居环境改善发展,近年来开始重视城市地域的人工造林,促进城市森林资源的保护、恢复与重建。

“上述的分析判断主要依据各国发表和出版的城市林业相关研究成果。”王成对记者说,在召开本次论坛之前,研究人员对亚太地区的参会者展开了一个问卷调查,来了解本地区每个国家城市林业的现状。问卷的调查问题主要是关于各个国家城市林业的资源、管理和经营。同时询问了各个国家关注城市林业的利益、效益,以及城市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未来需要做好的工作。

这项调查由15个国家的17位人士参与,其中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柬埔寨、朝鲜、印度、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新西兰、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各有1位,中国和韩国各有2位。从这些受访者隶属机构类型来看,有7位答题者来自于政府部门,7位是大学教授,2位来自于研究机构,1位来自于民间机构。

调查中,要求每个人给出各自国家3个城市的城市森林资源数据,包括树木年龄结构、健康状况和行道树的总量以及城市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行道树数量最多的是新加坡,有110万株。第二位的中国上海在90万株以上。第三位是中国广州,有32万余株,都显著高于受调查的其他城市。

调查还发现,不同国家在城市林业的管理机构设置上有很大不同。接受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有一半的国家设有国家级城市林业管理部门,而另一半国家则设有市级城市林业管理部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没有一个国家级单位来管理城市林业,而是由市级部门和地方社区自己来管理城市森林。

从管理部门的性质来看,有6个国家和地区是林业部门为主进行管理,有6个国家和地区是政府综合部门为主的管理,新加坡、新西兰则分别是是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地方树艺师与公园局负责,印度更是有多达20个市政部门参与管理。

在接受调查国家受访者中,其中7个国家没有回答城市林业的权属问题,中国、柬埔寨、印度、朝鲜、马来西亚、蒙古国和新加坡的城市森林全部是公有的,而其它国家城市森林共有的比重在40%~95%之间。“从这一点来看,亚太地区城市林业资源中国有林占主体,这一点与欧美国家城市森林以私有林为主的状况是明显不同的。”王成说。

对于城市林业资金的来源,调查发现,从本次调查来看,各个国家城市林业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私人部门、社会组织、和国际合作。绝大多数资金来自于市级政府,部分来自于中央政府。这表明市政府对于开展城市森林建设积极性高,在城市林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

“调查表明,人类的福祉和环境效益是各个国家关注城市林业最重要的利益,从得分值来看远远高于其他各项,说明亚太国家对此有高度共识。”王成说。

研究显示,城市森林的美化和游憩功能对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重要贡献,这是在灰色人工建筑景观为主的城市地区人民渴望自然绿色生态空间的一种反应,也是城市林业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功能效益,因此理所当然是最受关注的。

而空气净化、降温效果和节能分列第二、第三受关注的效益,这是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各种环境恶化问题的一种反应,也表明人们对森林、树木在缓解城市污染、热岛效应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的认可和期盼。

近年来雾霾等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亚太地区的城市地区造成严重影响,人们希望城市林业可以成为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有效办法。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列出了在每个国家城市林业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目录,要求受访者给他们排序。结果发现,亚太地区城市林业面临最主要的挑战是用地矛盾。”王成说,这也反应了亚太城市林业发展的基本状态,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人口密集对环境资源需求增大、城市林业起步晚普及程度不够的问题。

论坛上,专家们对记者表示,亚太地区多数国家城市林木的健康状况处在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一些城市森林中很多是幼林,城市森林的健康水平还需提升。

“既要大地植绿,又要心中播绿。”论坛上,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宣传办公室主任程红介绍,早在2004年,国家林业局就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中国森林城市建设活动,这是“为了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的一个创新实践。”

程红说,目前,全国已有170多个城市在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其中96个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根据统计,森林城市建设期间,每个城市年均新增森林绿地面积20多万亩,折合覆盖率近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都超过95%。

“可以说,森林城市建设成为了城市林业和生态建设的一个亮点,是提高民众生态福祉和幸福指数的有效措施。”程红对记者表示,森林城市的“达标”是十分严格的。森林城市建设正式启动必须满2年以上,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正式实施必须满2年以上,才有资格申请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另外,申报的城市必须符合森林网络、森林健康、森林文化、森林经济和森林管理等5个方面的40个具体指标。只有每项指标都达到要求,才能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

根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评定办法,称号授予3年后,组织一次全面的复查核验。对于复查核验达到要求的,保留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对于复查核验达不到要求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整改还达不到要求的,撤销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

程红透露,林业部门正抓紧编制全国和地方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科学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启动一批有利于推动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特别要围绕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发展,推动实施跨区域的森林城市建设工程。同时创新社会资金进入森林城市建设的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渠道。

彭有冬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和不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风貌,进一步提升城市林业发展水平,使城市内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使城市周边不适宜耕作的土地也都绿化起来,并逐步形成城市绿化群,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提升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在首届亚太城市林业论坛上发言。摄影/章轲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