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凌晨,备受期待的美联储利率会议终于尘埃落定,正如市场预期,美联储继续选择按兵不动,而何时加息则再次顺延至6月份的利率会议上。
人民币汇率趋稳无碍美联储加息
虽然此次美联储利率会议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鸡肋”,市场反应也出奇无奇,唯一的亮点是美联储在措辞中删除了”新兴市场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全球形势对美国前景构成风险”等,制约美联储加息的主要因素从全球市场回归到了美国经济本身,从一季报可以看出,大部分美国公司业绩并不理想,美国经济依然喜忧参半,通胀持续低迷。
此前,外部市场一度将中国经济与人民币汇率看做影响美联储加息决定的重要因素,国金证券大类资产配置徐阳团队曾撰文称,人民币汇率贬值掣肘美联储加息。
美联储会定期发布贸易加权的广义美元指数(TWDI),衡量了美元对26个经济体货币的表现,根据双边贸易规模作为权重。根据美联储公布数据显示,自2015年10月26日起采用的贸易加权的广义美元指数中,人民币的权重为21.562%,高于欧元区的16.638%,为第一大权重。
因此,徐阳团队认为,如果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将在最大程度上被动推升贸易加权的广义美元指数。而该指数,则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主要参考的指标之一,如果该指数大幅上升,则将对美联储的加息形成掣肘。
但近期从人民币走势可以明显看出,告别了大幅波动的1月份以及受春节影响的2月份,3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整体平稳,波动幅度明显缩小。
(图说:年初以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走势)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954,较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4837下调117个基点,昨日16:30收盘价报6.4935,23:30夜盘收报6.4950,盘中走势平稳。
今日开盘后,在美元指数的大幅震荡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随之波动,截至10:14,人民币对美元报6.5018,人民币微贬0.13%。离岸人民币(CNH)走势与在岸相似,报6.5123,对美元贬值0.12%。
人民币全球支付“活跃度”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今日最新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1.88%,较前值1.76%出现明显回升。
今年2月,受到春节期间交易活动减少的影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总量中占比从1月份的2.45%大幅下降至1.76%,但仍维持住了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的排名,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SWIFT亚太地区支付业务负责人迈克尔•穆恩(Michael Moon)表示:“全球人民币支付业务量波动不定,相比1月份金额确实有所减少,可能是受到中国春节的季节影响。但同时,在亚太和海外地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采用人民币,促使人民币全球支付量进一步增长,并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根据SWIFT数据,人民币在全球接受度已增至近40%,尤其是美洲地区增长势头强劲。
截至今年2月,全球已有1131家银行使用人民币开展与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支付业务,占使用各种货币与内地及香港开展支付往来的全部金融机构的37%。过去两年来,人民币的使用率上升了18%。上述金融机构大多位于亚太地区(557家),随后是欧洲(376家)、美洲(124家)以及非洲和中东(74家)。相比2014年2月,美洲的增幅最大,增长31%;随后是亚太地区、欧洲及非洲和中东。
此外,在境外发起的与中国内地及香港开展的人民币支付业务中,有24%开展了全球化运营,即拥有境外分行及/或附属机构的中资银行办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全球近40%的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充分显示了人民币作为全球贸易、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功能正在不断增强。”汇丰银行环球资金管理部人民币国际化环球业务主管张捷预计,随着亚洲、美国与欧洲等重要市场间的支付不断增长,国际性银行的全球网络优势将会更好地协助客户在世界最大的贸易走廊间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日前撰文指出,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和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趋紧或将导致新兴经济体出现类似2009年的“美元荒”,甚至部分国家会出现剧烈的金融动荡。因此,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是应对全球流动性紧缩、克服“主权货币冲突”的必然要求。
姚余栋强调,人民币已经具备补充全球流动性的潜力。通过双边本币互换、区域金融安全网等安排,人民币能够有效缓解新兴经济体流动性紧缩和金融市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