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国发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京联合主办“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就2016年4月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与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称,今年1-4月,在政府基建投资的拉动下,我国各项总量宏观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但经济增长动能在政府和市场间持续分化,区域与行业发展差距扩大。
“虽然具有合理性,但是表明增长基础还并不稳固,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风险。”于泽说。
报告分析,首先,在政府推动的基建投资大规模发力的情况下,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逐步复苏,拉动了经济,经济景气指数维持在扩张区域。
人大国发院研究发现,与总量数据形成对比的是,当前市场流动性偏好上升、风险偏好下降,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度下滑,表明市场内生动能还不充分,增长动能偏向政府,与市场出现分化。报告认为,动能分化进一步加剧了区域与行业发展的分化,局部地区具有较高的风险。
其次,在基建投资拉动下,PPI降幅持续收窄。但由于市场自发的需求力量还支撑不足,全面上涨还需时日。在“猪周期”等作用下,CPI维持较高水平。价格初步复苏对货币政策产生了限制,政策取向更为谨慎。
报告称,第三,外汇储备维持温和回升,人民币币值较为稳定。虽然日渐清晰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模式发挥了稳定预期的作用,但是未来几个月美联储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升息可能,人民币贬值的风险依然存在,跨境资本流动值得关注。
报告说,由于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持续释放,致使融资难度和发行利率上升,在货币政策逐步收紧的环境下,企业融资难度变大,对经济复苏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市场动能还没有启动之前,为防止发生地区性风险,还需要财政政策维持积极力度,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充分、透明的流动性供给,守住经济增长的下限。”于泽说。
课题组建议,当前应以时间换空间,加快推进提升产品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内需,启动内生的市场增长动能。对国际资本流动保持高度重视,维持汇率在均衡水平相对稳定。
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为目标,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展投资,实现了投资组合较为有效地分散化。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的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总体有限。
增量财政政策有望后续推出,以稳就业稳外贸稳经济
“21条”包括实施首发经济、消费新场景运营、演艺赛事活动、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激励。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我国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更新旧动能,发展新动能。
人民币贬值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应该的,市场担忧有些过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