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世界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什么?!日本未来30年还会发生大地震

第一财经 2016-05-18 14:32:00

责编:杨小刚

日本政府的数据预测,未来20年日本南海海槽发生8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50%,未来30年的概率为70%,未来50年则为90%。

关西大学安全学教授、地震专家河田惠昭(Yoshiaki Kawata)的噩梦经常开始于午夜:在日本骏河湾的海水下,一场大地震悄然发生。富士、静冈、滨松等日本东海地区沿海城市的人们都还在睡梦中,房子开始剧烈摇晃,震感要比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还强烈。5分钟之后,波高十米的海啸来袭,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失去生命。

这并不是一个大学教授为吸引眼球发出的耸人听闻的消息,而是日本政府官方“最坏的打算”,且日本政府认为该国未来30年很可能发生这样的灾难:一场里氏8.0~9.0级地震将发生在日本南海海槽。

图为2011年3月13日,日本9.0级大震后,宫城县的一个女孩裹着毯子站在震后的瓦砾旁。

 

“宿命般的巨大地震”

日本中央灾害防御委员会在2013年的一份报告中就提出了上述说法。当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呼吁日本民众“冷静,适当担忧”。

日本南海海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接处,深约4000米,位于海槽沿线的日本东南海地区为地震多发区。此前有专家指出,持续的小地震可能引发该地区的超强地震。

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今年4月也曾警告说,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后的四五年内发生也不稀奇,由于该地区人口密集,就算和东日本大地震比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不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4月14日,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至少49人丧生。一个月后,当地时间16日晚间9:23,日本首都东京北郊茨城县再度发生5.6级地震,引发整个关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震动。这提醒人们,日本近来地震不断,是否是强震的前兆?

日本民众似乎已经适应“地震复地震,地震何其多”的日子。然而,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日本南海海槽一旦发生大地震,或者东京发生大地震,将导致一场全球意义的“经济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在日本产业核心地带、将导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0%的巨大损失,同时破坏如丰田汽车等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从日元到日本防卫,再到日本国债,无不将受到影响。

“如果我们现在遭遇了这种规模的灾难,国家将沉没。”东京大学地震减灾工程学教授目黑公郎(Kimiro Meguro)说,“世界历史上有很多先例。”

“最坏的情况是(日本)东海、东南海和南海地震同时发生。”河田说,“那可能是独立的9级地震,东海地震可能达到8级。”

日本政府的数据预测,未来20年日本南海海槽发生8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50%,未来30年的概率为70%,未来50年则为90%。

不过,官方预测也招致了一些批评。东京大学地震学家盖勒(Robert Geller)称,这样精确的预测并不真实,敦促日本政府为不可预知的事情做准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就发生在政府认为的低风险地带。

2万亿美元损失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带来全球影响令很多人记忆犹新,由于缺少零部件,远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俄亥俄州的汽车工厂不得不停产。要知道,东北部还在产业带的外围,东海地区则是日本制造业中心。

丰田汽车和波音日本供应商位于该地区。世界上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Fanuc公司总部就位于富士,制造了世界上约一半乐器的雅马哈公司和罗兰公司都来自滨松,世界上三分之一Nand闪存则出自名古屋南部的一家东芝工厂。

尽管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很多大企业都吸取了教训,为一些重要部分制定了替代计划,然而即便是替代工厂能迅速重启,也仅能恢复到最基本的生产水平,何况还有赖于当地的基建情况。

日本政府预计,在发生里氏9级强震的最坏情况下,第一年的损失就将达到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日本GDP的40%,相当于苹果、微软、伯克希尔-哈撒韦、埃克森美孚和Facebook等公司市值的总和。

“我认为中央政府需要支付约9170亿美元。”河田说,“在我们的委员会,我们列出了约30种社会和经济损失,但可以直接估算的仅有10种。”

另有分析认为,如此规模的冲击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会中断日本长期以来的通货紧缩,并且可能扣动日本国债危机的扳机。目前,日本国债已经占GDP的240%。然而,这样的风险很少被考虑进日本经济的研究中。

一种经济“避震”的方法是保险,但日本地震的严重程度导致要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保险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在东日本大地震中,保险赔偿款达400亿美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