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24日报道,当日举行的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宣布,中国核应急救援队正式组建成立。
中国核应急救援队是在国家核应急体制框架下,依托军队及核工业现有核应急力量组建成立的国家级核应急救援队,重点承担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救援任务,并可参与国际核应急救援行动。
中国核应急救援队是在全国已有的25支核应急救援分队的基础上另行组建完成的,共计320人,专业覆盖辐射防护、医学救援等多个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现有25支核应急救援分队,约1300余人。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副主任委员、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在会议上说,国家核应急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国家安全观、中国核安全观,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确保核能安全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委员兼国家核应急办主任、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会议上说,“十三五”时期,国家核应急工作要加强核应急演习演练与培训,切实提高我国核应急准备与响应的综合能力。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1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许达哲回答提问时说,中国核电发展很快,2015年(国家)批复建设的核电机组是8台,开工建设6台,投入运行8台,其中投入商业运行的6台。
许达哲当时介绍,现在中国主要还是在沿海布局,从北到南,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八个省份部署了54台在运、在建的核电机组。
记者注意到,中国还要建设更多的核电机组。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要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规划提出,要开工建设一批沿海新的核电项目。这意味着,到2020年之前,中国平均每年需要投入约六台百万级千瓦的核电机组。
作为中国在涉核领域发表的第一部白皮书,全文约1.2万字的《中国的核应急》说,核能发展伴随着核安全风险和挑战。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创新核技术、确保核安全、做好核应急。
本次核准的机组中有8台类型均为“华龙一号”,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已从“引进消化”向“自主输出”转变。
4月27日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中国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00多堆年,在建机组质量整体受控
当前业界正在加强核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降低非计划停堆次数、提高核燃料燃耗、延长换料周期、延长核电寿期、提升核燃料组件质量与可靠性等,进一步提高核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核聚变技术的难度大,目前仍面临耐辐照、耐高温材料和超导技术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