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学术社交撬动远程问诊 医生端App抢滩移动医疗

第一财经 2016-05-30 11:20:00

责编:刘佳

现在医生圈子通过手机应用开展专业学术社交的黏性在增强,比起单纯的医患轻问诊模式,医生社交协作平台以及名医远程会诊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医生多点执业的积极性。

38岁的甘肃人常江去年10月一头扎进创业大军,与团队办了一个针对皮肤科细分领域的移动医疗App优麦医生。此前十多年积累的医药领域从业资源促使他选择了一条相对小众的市场切入方式,绕开单纯的问诊、导流类App,先从学术专业角度建立一个医生圈子,再拓展C端患者。目前A轮千万元级别的融资即将落地。

他只是一个缩影。2015年,种类庞杂的移动医疗市场明显迎来一波创业小热潮。资本进入频繁增加,创新模式涌现,垂直细分市场陆续被新进入者占领,行业热度比2014年显著升温。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数量达到283起,比2014年的156起基本翻了一番,而2013年这个数字只有58起。国家监管层面接连出台的关于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分级诊疗的政策也为这轮互联网医疗创业带来利好。

无论是问诊类的春雨医生、杏仁医生,学术类的医生移动课堂、丁香园,还是挂号类的微医等平台,市场上3000多款移动医疗App的打开率普遍远低于社交、购物、新闻类应用,盈利模式尚未成熟。常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现在医生圈子通过手机应用开展专业学术社交的黏性在增强,比起单纯的医患轻问诊模式,医生社交协作平台以及名医远程会诊模式更有助于提升医生多点执业的积极性。

从医生端App切入构建壁垒

去年10月常江创立优麦医生时,正处于移动医疗App新一轮创业热潮和资本涌入阶段,之前像春雨医生、好大夫、丁香园等已经完成早期的行业圈地,并逐步形成了轻问诊、医疗学术、自诊自查、挂号、导诊平台、健康管理等细分市场。其中,问诊类App的活跃用户数在各细分领域里位列第一。

当时常江也受行业的影响,跟风将App定位在在线医患互动平台上,靠积累的资源在一个月内拉了2000名皮肤科医生入驻。但他随后在成都参加一场医疗行业会议时,相熟的医生朋友跟他反映这个模式不太靠谱,医生没有太多额外时间去做单纯的在线沟通,而且医患间没有经过面对面诊断前提的网上沟通成本较高。当时常江就想到转型,先做一个医生喜欢的医学专业社交App出来。

像春雨医生等综合平台的模式是直接面向C端用户,患者通过App在线和医生沟通,再转诊到医院,相当于为线下导流,好大夫在线、平安好医生等也是采用类似模式;而优麦医生的沟通路径是相反的,这款App的用户仅为经过审核验证的医生,他们在日常问诊时添加患者,患者通过对应的微信服务号与医生做诊后的随访沟通和在线咨询,App实际上是医生的后台管理工具和医生间的社交平台。行业内,杏仁医生的模式与此类似。

转型后,医生端的App黏性和打开率开始提升,名医讲座、医药企业宣讲、行业论坛等活动让皮肤科医生间的互动多了起来。根据易观智库《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6》统计,以医生教育、科研、临床参考为定位的医疗学术类APP使用时长明显高于各细分领域中其他应用。优麦医生目前正在全国范围编制自己的名医集团网络,实践分级诊疗,平台上的会员医生遇到疑难病症时向国内顶级名医发起远程会诊,利用皮肤科医生间的强关联在垂直领域构成壁垒,这实际上是一个B2B2C模式。

为医生多点执业寻找土壤

去年9月,挂号网创下当时互联网医疗领域单笔最大融资3.94亿美元,并更名为微医集团,其中融资额大部分将用于医疗渠道下沉,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这轮背后投资人除了高瓴资本、高盛集团、复星等,还有频繁在医疗领域出手的腾讯。

事实上,几乎无所不及的BAT早已在移动医疗行业布局。以2015年该领域几起规模较大的融资为例,医生社交平台医联的B轮4000万美元融资背后是腾讯和阿里系的云峰基金;挂号平台趣医网的B轮4000万美元由百度和软银中国投资。BAT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还有丁香园、医护网、寻医问药网、邻家医生等一串长长的名单。此外,阿里健康、支付宝、微信等自建医药服务平台和工具也进入这个市场。

“担心BAT的挤压吗?”面对这个问题,常江表示并不担心,他认为医疗领域过于庞杂,光皮肤科每年全国的门诊量就有1.6亿人次,垂直领域的深耕需要有更多专业资源的创业者去推进。但他也不排除未来和BAT合作,现在先把医疗服务水平、远程服务质量监控做好,再大规模向C端用户打开,“如果C端大流量导入进来,平台因为服务质量接不住流量,反倒不好。”推崇谨慎布局的常江现在打的是医生端的算盘,先为医生多点执业提供土壤。

2015年1月,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为方便医生多点执业松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但在这个过程中,怎么调动本就工作繁忙的医生的积极性,让医生价值得到更好体现,是落实多点执业必须打通的一环。

交易分成模式为实现这一环注入了激励因素。整体看,医疗类App属于刚需低频应用,以平台用户数为基础的广告盈利模式相对较难建立,而医生为诊后患者再咨询与问诊自由开价,患者为远程问诊付费,下一步通过自建或合作形式拓展对接线下诊所,能在新盈利模式探索中让医生实现更大的自身价值与经济回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