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股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次新股集体涨停 为何如此疯狂

第一财经 2016-06-07 16:32:00

责编:王乐

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看来,次新股流通盘少、业绩相对稳定、股价弹性大,他们是熊市反弹中被炒的主要理由,而IPO进程放缓,新股供应不足也加剧了次新股的炒作“博傻”行情。

次新股再次脱离大盘走出了独立行情,多家次新股连番涨停后甚至创出历史新高,这背后又有什么原因?

6月7日,A股进入调整阶段,成交也继续萎缩,两市合计成交略多于5000亿,不过本轮反弹龙头的次新股却接续疯狂,第一创业(002797.SZ)、通合科技(300491.SZ)、百利科技(603959.SZ)、中科创达(300496.SZ)、蓝海华腾(300484.SZ)、可立克(002782.SZ)、四方冷链(603339.SZ)等封上涨停。

5月底开始,本轮大盘上涨行情的逻辑是憧憬A股被纳入MSCI,不过次新股能够被纳入成为MSCI成分股的概率很低,为何次新股却反而受到资金更疯狂的追捧?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看来,次新股流通盘少、业绩相对稳定、股价弹性大,他们是熊市反弹中被炒的主要理由,而IPO进程放缓,新股供应不足也加剧了次新股的炒作“博傻”行情。

上海一家券商策略分析师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A股是否被纳入MSCI,依然是未知数并存在不确定之处,对此风险投资者不可不防,次新股的炒作有其资深逻辑,因为流通盘较少容易炒高股价,在熊市反弹当中都是领涨的急先锋。民生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少君则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次新股板块一直是独立板块,与MSCI来看只是巧合,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国泰君安分析师訾猛等称,次新股带来新行业、新模式,标的、筹码双稀缺性凸显,同时次新股在上市初期流通股较少,经过连续上涨并充分换手后,筹码结构简单、关注度较高、风险偏好回升带来股价弹性。渤海证券分析师刘瑀认为,由于次新股票通常业绩稳健,获资本市场支持后常会出现资本运作,因此在受到机构关注。国海证券分析师代鹏举称,部分次新股在上市前期和上市后初期将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具有高成长价值。

中泰证券分析师罗文波等称,战略新兴板及注册制暂缓体现政策对市场的呵护决心,打消了市场先前对小票“供给增加,杀估值”的忧虑,次新股及高送转则是创业板中弹性最大进攻之矛,其与“十三五”中新方向的结合点将成为“反弹窗口”开启之下,资金的焦点板块。

根据证监会数据,截至6月2日IPO受理首发企业达801家,上一次排队企业数量达到800家,要追溯到2012年11月,经过三年多的改革,新股积压再创新高,股市的融资功能限制也一直未能破解。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每个月发行10到20家,相较于国际市场而言并不算少,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排队企业规模而言,IPO融资功能已相对偏弱。

华南一家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进入熊市以后,每一波反弹次新股的表现都很不错,因为一旦市场有明确预期IPO放缓,那么场内次新股就变成了稀缺资源,一般次新股来说业绩增长也比较确定,自然受到投机资金疯狂追捧,要解决次新股爆炒的“博傻”行情,还是应该让IPO加快发行,增加市场新股的有效供给,才能让次新股的炒作有所降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