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风口下的网红直播:潮水退去,会有人裸泳

第一财经 2016-06-22 16:44:00

责编:刘佳

曾有业内人士统计,直播平台投资估算额在 2013 年约为 1.7 亿,2014 年为 7.9 亿,2015 年达到 23.7 亿,增长率接近 300%。

“潮水退去,会有人裸泳”。

YY娱乐总经理周剑这样评价2016年的“直播热”。在周剑看来,虽然今年市场的声音非常喧嚣,但依然要理性看待这股直播热潮。

事实上,一切的市场和融资数字都在预示着直播行业正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市场。在应用商店里,视频直播类APP已经超过百家。还有业内人士统计,直播平台投资估算额在2013年约为1.7亿,2014年为7.9亿,2015年达到23.7亿,增长率接近300%。

对于网络直播平台业务的YY(欢聚时代) 而言,在叫停私有化后,如何应对这场BAT都已入局的直播大战?围绕直播的智能硬件领域如何布局?

“内容生态决定胜负,内容生态在PUGC上见高低。打擦边球、博眼球是做不大的。”周剑这样说。

除了网红还看什么?

从一个语音传输工具起家,YY逐渐演变为娱乐直播平台,从秀场模式到泛娱乐直播领域 。

6月22日,YY直播宣布品牌升级为YY LIVE,并推出直播无限合作计划,以及包容个性艺人、跨界文化、明星伙伴在内的多元的内容生态布局,与华策影视、芒果娱乐、PPTV、ICC赛事等专业化的内容方展开合作。例如,“直播公众号”和“频道合伙人”项目中,YY将与合作伙伴共享平台用户和直播频道的权益。

与此同时,YY宣布进军硬件,发布了一款名为“YY LIVE 直播机”全高清编码直播盒子的硬件。

在这背后,YY娱乐副总经理简晓瑜认为,直播平台完美的内容生产模式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大众化的UGC是底层,专业指导下的UGC,也就是PUGC (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用户生产内容)作为中间层,高质量定制化的直播PGC则构成了顶层。YY从早期的群体UGC生态,逐渐进化为PUGC生态。

PUGC能够在内容产量、内容品质、生产成本等维度上达到一定平衡,满足当前市场上用户的娱乐需求。而YY LIVE要做的是在管理、产品、内容等方面打造强大的PUGC生产模式,帮助市场参与者建立和提升PUGC内容生产的能力。

在简晓瑜看来,直播平台要能够发现内容生命力,主动发展提升内容生产力,帮助发酵内容影响力。在进行新增品类内容的开发时,能够利用这些办法,快速复制快速发展,迅速进行内容生态的更迭。由此架构的空间和平台,最有利于内容生态进化,也让PUGC的爆发力和耐力带动起YY的竞争力。

此前,欢聚时代公布的2015年财报数据显示,在线音乐及娱乐业务的营收达33亿元人民币。

BAT入局下的直播红海

2016年被认为是“中国网络直播元年”,视频直播节目所创造的收视率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全民直播的背后,是各类直播APP的红海之争。不仅仅是YY、映客、花椒等直播平台,BAT也都以不同形式入局直播领域。

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但从当前的直播竞争格局而言,此前熊猫TV副总裁庄明浩直言,“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想做大一统的直播平台可能性已经非常小,只能寻找垂直或特色领域切入。”

“YY不惧竞争。”周剑这样对记者说。她称,现在进入直播领域的有几种人:一种是拥有流量,认为直播是比较好的变现渠道,想用直播做流量变现;另一种是拥有内容,借直播打开内容的窗口;还有的是出于对直播容易出钱的理解而进场。

“直播一定是内容生态起决定性胜负。”周剑说,面对竞争只有两个态度,第一个态度是,有竞争是好事,YY早几年做直播非常寂寞,一度觉得这是不是很小众的产业,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创业者加入,包括BAT的进场,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的未来是有巨大空间的,已经被市场认知,因此竞争带给YY更多的期望理想和对未来挑战的勇气。

“第二个,面对竞争,YY有自己传统的优势,是真正要把直播当事业去做的平台。如果直播平台主要思考的是变现的问题,我相信它只是一个过客。”周剑说。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雷军系”,小米也已经推出自己的直播产品“小米直播”。在不久前的小米无人机直播上,雷军更是表示:“手机直播这一伟大的时代来临了。这种方式以全新的互动形式,动员企业家也来玩一玩。”

而对于如何看待与小米直播的竞争,周剑表示,大家在各自领域思考内容的搭建方式,未来双方将进行版权以及优质内容的双向互通共享。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股票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