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产创新产品冲破国外垄断 新国标待定

第一财经 2016-07-06 20:19:00

责编:刘展超

专家表示,这标志着世界聚氨酯产业终于摘掉了氯氟元素的紧箍咒,开启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氯氟烃类物质对大气臭氧层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国产创新产品冲破国外垄断 新国标待定

记者 章轲 发自山东淄博

拿着喷枪,对着墙面上下左右来回喷几下,墙面上就会出现约1厘米厚的泡沫层。这种泡沫层不仅保温而且环保、坚固。

“这是昨天喷上去的,用铲子都铲不掉。”7月6日上午,在淄博正华助剂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位工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当日,该项专利技术发明人、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毕玉遂对在场的专家、领导和媒体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化学合成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通过墙体喷涂应用试验获得成功。

毕玉遂介绍,这种新型发泡产品可用于冰箱、热水器、建筑喷涂、冷库、聚氨酯板材、LNG运输、集装箱等保温材料领域,替代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含氯氟烃的物理发泡剂。

“这标志着世界聚氨酯产业终于摘掉了氯氟元素的紧箍咒,开启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毕玉遂说。

氟利昂等氯氟烃类物质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科学研究显示,氟烃类物质在太阳C波长紫外线作用下,释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和臭氧分子发生反应消耗臭氧,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千万个臭氧分子,破坏臭氧层。

《蒙特利尔协议书》约定,2030年以前将完全禁止使用现有的各种含氯氟烃的化学物质。

毕玉遂介绍,聚氨酯发泡材料是使用氯氟烃的主要领域,聚氨酯面世70多年来,先后研发出四代聚氨酯物理发泡剂:第一代是氟利昂系列;第二代是141B(二氯一氟乙烷);第三代是HFC-245fa(五氟丙烷)和HFC-365mfc(五氟丁烷);第四代是LBA(1-氯-3,3,3-三氟丙烯、三氟氯丙烯)。

但“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环保性相对越来越好,性能越来越差,而第四代的销售价格却是第一代的十倍以上。”毕玉遂说,这四代发泡剂都是欧美发明的,技术和市场均被他们垄断,“他们拿去全球该行业60%以上的利润”。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毕玉遂说,由于获利丰厚,近年来,国外厂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包括杜邦在内的跨国公司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设立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我国已禁止使用的第一代物理发泡剂,目前依然有一些无良企业违法使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禁止使用的第二代物理发泡剂,我国还在使用;美国政府计划2017年禁止第三代物理发泡剂的生产和使用。而这类产品在我国企业中被广泛使用。

建筑行业是聚氨酯喷涂和板材最重要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建筑中的应用占聚氨酯材料使用总量的60%以上,市场巨大。

毕玉遂介绍,由山东理工大学等研制的新型化学发泡剂于2012年在山东淄博正华泡沫材料有限公司建成中试装置进行了中试,2013年2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技术鉴定。经环境保护部对外经济办公室帮助,2014年列入联合国多边基金支持计划。

在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淄博市科技局局长牛圣银对记者表示,已考虑在即将召开的山东省科技大会上,将淄博市聚氨酯联盟提升为山东省级联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新型发泡剂产品,“下一步,科技局也考虑提供相应的补贴,帮助企业迅速形成工业化生产能力。”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韩宝乐也在此间对记者表示,发泡剂是聚氨酯行业关键性原材料。“因环保等要求,该行业正进行产品替代,但目前市场上符合环保要求的技术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价格也非常高。”韩宝乐介绍,2015年,全国对发泡剂有10万吨的市场需求,“如果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这种发展是不健康的。”

韩宝乐认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学发泡剂的问世,对于提升中国制造,增强中国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意义非常重大。

毕玉遂介绍,新型化学发泡剂利用发现的新反应原理,可以开发出有价值的新物质至少在5000种以上。“因此,需要围绕这一新物质和新的反应原理,开展更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挖掘其潜在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们建议集聚人力和财力,高起点建设聚氨酯发泡剂国家级工程与技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建设产业化示范装置,加快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尽快制定聚氨酯发泡剂技术和产品的国家(国际)标准。

7月6日,在山东淄博正华助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进行喷涂试验。摄影/章轲

7月6日,在山东淄博正华助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检查喷涂设备。摄影/章轲

7月6日,山东淄博正华助剂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工人正在检查喷涂效果。摄影/章轲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