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银监会于学军:5月末银行业不良率高达2.15%

第一财经 2016-07-07 10:55:00

责编:吴茜

截至2016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大大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

“截至2016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大大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这个分别比年初新增了2800多亿元,提高了0.16个百分点。”在7月7日举办的“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给出了最新数据。

本轮银行业不良贷款的爆发,最早从2012年开始,首先在江浙沪等东部沿海地区反映出来。近三年不断地向中西部蔓延,不良额和不良率双升,一直延续到今年。于学军表示,“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

于学军认为,在不良压力严峻的背景下,当前银行业还面临转型与突破的两难选择。银行业经营困难的环境,除了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带来的影响之外,还有三方面主要影响因素。

首先,银行利率处在低位,甚至有可能进一步下调,使银行的利差经营环境持续地冲压;其次,货币过快扩张,使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造成银行业业务复杂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使得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更加复杂、更加困难;最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也形成明显的冲击和挤压。

在这种压力下,银行业如何寻求转型与突破?于学军认为,银行业需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第一,要清醒认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趋势,准确分析形势,把握商机,有效控制风险。“银行业不良还会呈上升态势,这就需要银行业谨防资产泡沫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负债的风险以及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形成的影响。”

第二,要主动适应把握发展潮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趋势,早进入、早开发、早应对,抢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第三,科技开发和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及时跟上,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