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6年4月底,全国累计成立网贷平台5022家,其中2200家出现问题,仍有2822家网贷平台正常经营,问题平台占比43.8%。"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主任廖理在第一届中古金融科技大会(2016)上指出。
他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13年开始,新增网贷平台不断增加,2015年达到增长顶峰,2016年网贷平台数量已经开始下降,但跑路平台与问题平台还在一直增加。
廖理指出,问题平台分布地区广,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出现,个别发达省份的网贷问题平台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二。
数据显示,去年问题平台涉及资金规模1800亿人民币,投资者参与人数超过1000万。由于网络的隐蔽性,问题与跑路平台有77%都失去联络,投资人难以提供证据进行维权。其中能立案的问题平台只有6%。对于投资人而言,一旦造成损失,维权十分困难。
同时,由于过去网贷平台进入门槛低,49%的平台注册资本金都在1000万以下,84%平台的注册资本金都在5000万以下,门槛不高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
跑路平台平均寿命8个月
从问题平台标的看,借款标的普遍期限较短。此外利率期限结构异常,还存在虚假标的与刷单行为。
廖理指出,网贷平台上的标的大部分都在半年以内。为什么短标情况普遍?廖理分析认为,短标可以使投资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拿到回报,这是庞氏骗局十分重要的特征,先拿高回报吸引投资者,当投资者进一步深入介入时,反而出现跑路事件。
收益率特征调查显示,大部分网贷平台的收益率都在10%-20%之间,对于投资者而言十分有诱惑力。从收益率期限结构来看,短标占比大。从标的特征看,除了跑路平台发布大量虚假标的,还发现很多平台有刷单情况。
此外,一些跑路的网贷平台有很多“奇葩”现象,例如起名字时故意模仿知名企业;披露的交易规模,标的信息都对不上号;虚假信息泛滥,包括虚假备案、虚假运营地址、虚假担保、虚假标的等;没有资金托管;等等。
据统计,在2000多跑路网贷平台中,平均寿命只有8个月左右;另有40、50家上午开门,下午就倒闭了。
诈骗占跑路原因三分之二
廖理指出,创始人背景特征显示,相当一部分问题网贷平台的创始人都可以查到法律纠纷,这说明有些人涉及到经济纠纷时才创建网贷平台,动机十分值得怀疑。另有网贷平台创始人学历造假的现象。
在上述全部网贷平台中,只有23%网贷平台披露了创业者信息,而这些创业者信息中,只有11%有金融相关背景。也就是说,大量没有金融背景的人员在从事网贷工作,对于风险的认知存在隐患。
廖理指出,分析网贷平台跑路原因令人触目惊心,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营不善,第二类是大量设计诈骗与自融,第三类是非法集资。后两类违法违规的行为占跑路原因的三分之二。
“所以有三分之二公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而是诈骗公司。”
对于网贷平台下一阶段的监管建议,廖理认为,首先要对互联网公司有资本金要求。第二,根据美国的监管经验,信息披露十分重要,包括团队、财务、资金流向、违约信息等。第三,资金要有严格的托管。最后,要进行投资者适当性分层。
一场信息不对称的“跑得快”游戏。
务必认清本质,高度警惕任何承诺高额回报、保本付息的投资项目,牢记“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该类机构利用稳定币等新概念进行炒作,编造所谓的“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投资项目,公开虚假宣传并吸收公众资金,滋生非法集资、赌博、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远离金融诈骗陷阱,守护“钱袋子”的安全。
最高检经济犯罪检察厅负责人表示,非法集资不仅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而且破坏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