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股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报预警口径频变 业绩“变脸”知多少

第一财经 2016-07-11 19:31:00

责编:林倩

截至目前,两市共有超过12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半年报“预告”,数量已超过总体一半。值得注意的是,预警之中已有多家公司出现业绩修订的行为,部分公司经修订后的业绩出现“变脸”情况。

市场热炒中报行情之后,随着中报预告的陆续出炉,上市公司年中“大考”拉开帷幕。

截至目前,两市共有超过12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半年报“预告”,数量已超过总体一半。其中,净利润同比预增、扭亏的上市公司有787家;预减、首亏或续亏的公司有342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预警之中已有多家公司出现业绩修订的行为,部分公司经修订后的业绩出现“变脸”情况。

有财务分析从业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修订业绩预告是正常信披手段,不过部分“变脸”公司需要留意其主营业务的持续经营性和发生“黑天鹅”的可能性。

预告口径频变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在已发布中报预警的公司中,预报“口径”发生改变的有26家上市公司。修订“口径”的方式包括缩减或扩大净利润增幅、盈利状态由盈至亏、补充修订预亏原因等。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控制外”的突发因素往往是“口径”转变的前兆,部分上市公司预警信息改变是受到了营业外收入的影响。以*ST江化(002061.SZ)为例,近期预警口径由亏损转变为扭亏为盈,由4月份报告中预计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000万~3000万大幅向上调整为预计盈利800万~1800万。

*ST江化预告口径因并表收入而改变后,二级市场股价应声而起,短线最高达涨停板。在主营业务无明显飞跃的情形下,公司口径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第二季度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过户,将浙铁大风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同样依靠“身外之物”——非经营性收益达到预告口径改变的还有帝龙新材(002247.SZ),其收购的苏州美生元在5月完成了资产过户手续,预告增幅大幅增长。除了“突如其来”的并表收入,第二季度确认的闲置资金理财收益、财政退税收益、政府拨款等均是影响口径变增或变减的原因,其案例包括有佛慈制药(002644.SZ)、奥普光电(002338.SZ)、悦心健康(002162.SZ)等。

上述财务分析从业人士认为,对于主营业务稳定的经营的公司来说,季度指标、市场跟踪等都有部门专项跟踪,预告口径一般不会有太大改变。“口径变化太大的公司说明其对营业外收益有一定依赖性,营业外收益的不确定性是业绩口径修订的原因之一。另外,预报口径由亏变盈会引起二级市场一定反应。”正邦科技(002157.SZ)在公告业绩修正盈利增幅加大后,股价上涨3.89%。

“修订业绩预告是上市公司正常的信披程序之一,临时发布修订中报业绩预告也常发生,口径频变需要甄别其风险。”上述财务分析人士强调。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来两市共有251次的业绩修正公告,涉及226家上市公司,少数上市公司发布了2次或以上的业绩修正公告。修订包括年报业绩预告修正、年报业绩快报修正公告、一季度业绩预告修正以及中报业绩预告修正等。

除了上述营业外收益带来的利好之外,一些上市公司修改口径的原因是行业大环境二季度表现良好,其主营业务受到了惠益。表现最明显的是养殖行业,猪肉销售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饲料产业毛利的增加,例如正邦科技、通威股份(600438.SH)。

预防“变脸”黑天鹅

业绩修订口径变化除了上述部分利好之外,部分业绩预警口径由盈变亏的原因也需要重点关注。“一般情况下,中报是未经审计的。预警口径突然由盈变亏需要关注其原因,预防黑天鹅。”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变脸”公司需要留意其主营业务的持续经营性,和突发“黑天鹅”的可能性。

以鼎汉技术(300011.SZ)为例,公司半年报出现了加大的口径改变,原本其一季度季报预增4000万元~6800万元,修订后,中报预计盈利-1700万元~1000万元,同比下降57.38%~27.55%。公司预警口径大幅改变的原因是其上半年执行项目较少,同期部分项目收获延迟,导致收入确认延期,当期收入暂时下滑。另外,上半年由于公司搬迁造成的费用较多。其预告修订造成了短期利空,公司两个交易日跌幅超过5%。

除了收入确认延期、当期费用增加等造成的短期利空之外,由主营业务引起的”黑天鹅“更需注意。ST春天(600381.SH)因其主营占比79.72%冬虫夏草纯粉片收到药监局的“叫停”而导致业绩存在巨亏风险,其中报预告显示其盈利情况至今依然为”不确定“。在其主业危局、重组未果的情况之下,其中期业绩预告“不确定”的后期修订依然牵动着市场的神经。

另外,在中报业绩预告修订的公司中,金莱特(002723.SZ)、北玻股份(002613.SZ)预告盈利增幅也有不同程度的缩减。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