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的投资者希望向公司管理层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是时候结束在中国成本高昂的争夺战了。
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表示,几个机构投资者正在敦促这家叫车软件公司与中国市场的领头羊滴滴出行达成合作协议,以期叫停Uber为在中国市场扩张正支出的数十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Uber和滴滴出行的投资人已经就潜在的交易进行了商讨,不过需要由两家公司自己的高管来协商任何形式的停战。知情人士以上述商讨未公开为由有求匿名。一位Uber股东称其已进行10次会议和电话商讨和滴滴达成协议。投资者也提出了将Uber中国并入滴滴,而Uber成为滴滴小股东这一方案。
Uber和滴滴出行正在中国市场大肆烧钱,争夺这个全球人口最大国家的市场主导地位。Uber曾表示,至少每年花10亿美元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两家公司均采取向司机提供补贴,以及免费乘车等促销举措来争夺市场份额。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几个月前在加州Rancho Palos Verdes举行的Code Conference会议上,Uber投资人兼董事会成员、Benchmark的Bill Gurley与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短暂交谈。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柳青今年还与Uber的高级副总裁Emil Michael进行了会面。
知情人士称,两家公司目前并未商讨任何交易。鉴于两家公司坚持独立发展的意向,Uber和滴滴出行的高管担心,若表现出对交易持开放态度的话,可能会削弱它们彼此的谈判筹码。滴滴出行在中国市场领先,在400个城市拥有1,400万司机。Uber制定了今年在100个中国城市开展业务的目标。
而此前Uber与滴滴之间的大战已经达到白热化阶段。6月初,Uber迫不及待地宣布获得沙特土豪的35亿融资时,滴滴总裁柳青便淡定地表示,滴滴的新一轮融资尚未结束,而且金额肯定会超过Uber。6月16日早间滴滴宣布,已经完成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成为全球未上市企业单轮最大规模股权融资之一。两家公司也进入到新一轮的“融资备战”当中,仅仅在6月,Uber和滴滴都获得了数十亿美元融资。
凭借资本的撑腰,滴滴已经与Uber在美国Lyft、印度Ola以及东南亚Grab结成战略同盟,共同应对Uber的全球扩张。第一步,便是将专车大战烧到了Uber的老家——美国。滴滴4月12日正式宣布与美国专车产品Lyft完成一期打通。从明天开始,滴滴用户可通过“滴滴海外”在美国打车。
而现在互联网约车行业的最大的一对“老冤家”却出现了和解的可能,不得不让人怀疑“烧钱之路”是否已经真正影响到公司发展,但是滴滴发言人表示,该公司肯定没有合并计划。Uber中国也拒绝对是否会与滴滴合并发表评论。滴滴和Uber中国均表示,他们各自都将接近盈利。
(综合来源:凤凰财经、新浪财经、第一财经)
有市场观点认为,业绩增长的背后是阿迪达斯公司高层在过去两三年里推行中国本土化策略。
斯凯奇首席运营官David Weinberg表示,公司相信中国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机会,并将继续投资产品、营销和基础设施,以扩大和支持其在中国的业务。
本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后,又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上海。
何立峰表示,欢迎包括英伟达公司在内的更多美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在中国尽展产业优势和能力,进而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