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智慧(601519.SH)而言,进入资本市场就像参加一场觥筹交错的化妆舞会,只不过音乐还没有停止,美丽的面具却不幸滑落,落得一身狼狈。
2015年上半年,在杠杆资金推动下A股一路疯涨,市场上“概念”横飞,各类重组大爆发。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智慧”)正好搭上了这波行情,1月份公布与湘财证券“联姻”预案,在“互联网+券商”的概念之下,股价疯狂上行,不到4个月时间,从6元/股涨到35元/股,翻了近6倍。
过会后的大智慧没有收到发行批文,等到的却是立案调查通知书。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处罚告知、听证沟通之后,证监会正式宣布对大智慧进行行政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市场禁入。
顶格60万元的罚款对上市公司威慑有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证监会作出处罚认定,高额的投资者索赔已经在路上。多位证券诉讼律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大智慧股东人数多、股价涨跌落差大,投资者索赔规模或可超过东方电子一案,成为证券市场诉讼案中第一大案。
索赔规模或超5亿
证监会周五宣布对大智慧进行行政处罚,对公司顶格罚款60万元、对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长虹处以罚款并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据证监会调查,大智慧在2013年通过承诺“可全额退款”的营销方式,以“打新股”、“理财”等为名进行 营销,利用与相关公司的框架协议等多种方式,共计虚增2013年度利润1.2亿余元。
张长虹周六(23日)向董事会提交了辞职报告,公司周日下午对辞职事项进行了公告。就在该公告挂出之前一小时,张长虹在电话中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做出了简短回应。他表示,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正式处罚决定书之后,会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对于公司可能面临的巨额索赔,张长虹说:“作为公司来说,是负责任的公司,董事会会认真的对待相关问题”。
事实上,证监会在对大智慧做出处罚的同时,还对公司的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一并作出处罚,对前者罚没280万元,后者罚没48万元。
在证监会的处罚权限之内,大智慧已经受到顶格处罚。但区区60万元对上市公司来说震慑力十分有限。不过,大智慧的“违法成本”远不止此。
据浙江裕丰律师事务律师厉健预计,大智慧投资者的索赔规模,保守估计在5亿以上。“一方面股东人数较多,2015年3月底股东人数在15万户左右,索赔基数较大;另一方面股价跌幅较大,大智慧4月30日涨停价收盘,当晚公告被立案调查,之后股价出现连续两日跌停,投资者损失金额较大。”厉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两方面因素可能会导致索赔人数较多。
一是近几年市场上成功索赔的案例增多,投资者主动索赔的意向大大提升;二是大智慧案件归属审理法院为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该法院在处理证券投资者索赔案件时,基本上6个月到1年的时间可以做出判决,也有很多胜诉的案例和调解的案例。
证券诉讼案件中,截至目前第一大案仍是东方电子案,第二大案是佛山照明案。据厉健介绍,东方电子案索赔投资者人数近7000人,索赔规模4.42亿;佛山照明案索赔投资者2700多人,索赔3.8亿左右。
厉健律师表示,根据司法解释,索赔条件为在2014年2月28日至2015年4月30日期间曾买入大智慧股票,并在2015年5月1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只要买入均价高于27.58元/股,就可以索赔买入均价与27.58元/股的差额损失等。依据2015年3月至5月大智慧股价走势和成交量,参考此前相关案例索赔规模,在2年的诉讼时效内,预计大智慧索赔人数可能超过五千人,索赔总金额或突破5亿元。
“在证监会宣布对大智慧立案调查之后,部分投资者已经开始表达索赔意愿,但是因为案情并不明朗,所以也在等行政处罚决定书。”广东奔犇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国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一旦出发觉决定书下发,将很快启动索赔程序。
上市公司违法被行政处罚之后,投资者随后进行索赔的氛围在A股市场正在形成。不过大智慧是否会像万福生科案、欣泰电气案,进行先行赔付呢?
对于这一问题,张长虹24日下午回应记者表示,投资者补偿问题,要等监管部门的文件到达之后,公司相关部门、律师才会来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理论上只要在2016年4月30日晚间还持有大智慧股票的,都是潜在诉讼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臧小丽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已上市公司先行赔付几乎不可能。此前先行赔付的案例都是欺诈上市,上市后违法,保荐人没有责任,所以保荐机构不会出资进行先行赔付,“只能靠诉讼了”。
4.30惊魂
大智慧收购湘财证券的计划始于2014年,公司7月份停牌,开始制定并购重组方案。2015年1月份预案公布,大智慧及子公司上海大智慧财汇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拟发行股份、支付现金购买湘财证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27亿。
湘财证券的并购重组交易,公司股票受到二级市场资金追捧。1月23日公司股票复牌之后,大智慧呈现连续十二个涨停板的盛况。
2015年4月17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召开第30次工作会议。公司被要求补充披露本次交易完成后保持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的措施,上述并购重组事项获得“有条件通过”。不过,公司当日称,尚未收到证监会的相关核准文件,待公司收到证监会予以核准的正式文件后再另行公告。
随后,投资者享受了股价飙升带来的超额收益,然而大智慧却在最后一公里掉了链子。
2015年4月30日,大智慧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大智慧在5月1日挂出了这份落款为“5月4日”的被调查公告。
4月30日公司股价收于33.48元/股,“五一”假期一过,迎接大智慧的是3个跌停板。到5月7日,公司股价最低跌至24.35元/股。当时就有投资者提出质疑,为何4月30日就收到了立案调查,却在5月1日挂出?
对于这一问题,张长虹24日下午也对《第一财经日报》做出回应。“这个不可能,收到不公告这是不会的,”张长虹称,收到立案调查通知书的时候,已经是当天收盘之后了。
在立案之后,证监会迅速对大智慧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案件进场调查,这也是“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第二批案件中重点部署的案件。
然而,随着监管层调查的深入,大智慧与湘财证券的“联姻”也变得越来越不可能。经过7个月的调查之后,大智慧于2015年11月5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告知书》。对于证监会对公司财务造假的认定,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向证监会申请进行听证、申辩。一个月之后,证监会对该案举行了听证,但没有立即下发处罚决定书。
今年3月25日,证监会正式对大智慧出具《政许可申请终止审查通知书》,对公司2015年2月11日提交的《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终止审查,暂停变终结。
繁华褪尽,大智慧这场“互联网+券商”的美梦终究未成,与湘财证券的联姻正式告终。证监会也于7月22日宣布对了处罚及禁入决定,当日公司股价下跌1.41%,报收于9.09元/股。
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襄阳轴承、三川智慧、中科磁业,净买入金额分别是1.11亿元、7528万元、5400万元。
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大智慧、浩欧博、联环药业,净买入金额分别是1.51亿元、1.35亿元、1.14亿元。
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大智慧、中油资本、塞力医疗,净买入金额分别是5.42亿元、9347万元、8314万元。
证监会拟对越博动力及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以合计3080万元罚款,并对其中两名主体采取8至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在国务院或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上市交易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期权(ETF期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