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首次超过百万亿人民币,达103.5万亿元,同比增长53.6%。”8月10日上午,银行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处负责人黄润中在《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上指出。
近六年来,我国银行业托管规模平均增长率达到52.89%,今年则比平均值高出0.71个百分点。除了资产托管规模增长迅猛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去年我国资产托管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充,产品种类和服务范围日益丰富。
坚守资金安全底线
“近年来,信托、基金等行业着重发展主动管理业务,收窄通道类业务。”黄润中称。
他表示,资本市场机遇和风险并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了跨境资本的流动,以互联网金融为特征的科技金融方兴未艾……这些领域都具有“高杠杆、跨行业、强传染”的特征,需要托管机制作为资金安全保障。资产托管可以在微观层面上保护投资者权益,宏观层面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和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统计,截至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5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本外币贷款余额106.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资产、负债业务增速均有回落。
黄润中称,资产托管是商业银行涉及领域最广、专业化和综合化经营特征最为明显的中间业务之一,能够带来多方客户资源,成为银行与各金融子行业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平台。
另一方面,资产托管作为“资本节约型”业务,能够带来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和沉淀存款。因此,商业银行应协调资管、投行、销售、托管等业务条线,形成合力,共同拉动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益。
黄润中认为,目前,资产托管制度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作为独立第三方,以账户开立和账户管理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独立;其次是发挥银行传统优势,通过资金划付和清算、估值、核算等服务,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解决资金池问题,提升账务和信息的准确性;第三是提供投资监督、信息披露等专业服务,助力直接融资合规运作。
产品服务日趋丰富
截至2015年末,国内存托比达62.74%,托管资产占银行资产总额的比重达45.17%。一方面,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且有逐年上升的态势;另一方面,市场的参与主体也不断扩充。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存量规模达87.7万亿元,同比增长62%,与之对应的托管费收入增幅为21.14%;托管投资组合达12.81万个,同比增长26.71%。
参与主体方面,一方面,国内托管银行现已达27家,此外,中登公司和多家券商也取得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另一方面,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日益丰富多元的托管客户资源,推动托管机构多维度、深层次地与各金融子行业开展合作。
在此背景下,产品种类和服务范围也日益丰富。在基金、保险、信托、理财等传统托管领域不断细分的基础上,托管行业不断涉足资产证券化、分级基金等创新业务领域,托管服务日臻完善、广泛、深入。截至2015年底,中国存托比达62.74%,托管总资产占银行总资产比重达45.17%。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2009年末存托比仅为7.84%,2011年末存托比为17.11%。
4只基准做市债ETF上市以来交投活跃,进入6月以来日均成交额74亿元。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9天展期吸引约89万人次观展,预定成交车辆42823辆,预定成交金额约100.7亿元。
位于上海新天地的上海壹号院楼盘再度“日光”,最贵的一套房面积高达1010平方米,总价达到2.49亿元。
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率双升,关注类贷款占比下降。
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98.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比43.3%;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5.5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比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