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宏信近日发布2016年半年报,称其上半年盈利14.39亿元,同比增长11.03%;营业收入为72.96亿元,同比增长26.65%,截至今年6月底,资产总额高达1503.29亿元。
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形势下,远东宏信高达14.4亿元的利润与其“金融+产业”的商业模式有关。
远东宏信总裁助理王佳音曾称,“金融加产业”可以有效的使其内部金融业务与产业业务之间紧密的复合联动互动、协同、互补,形成新的价值发现机制,从而赢得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上半年盈利14.4亿
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长周期的L型增长趋势,增速进一步放缓,GDP同比增长6.7%,较去年同期下降0.3%。在这一背景下,远东宏信能够在半年时间内盈利14.4亿元,表现出实力不凡。
即使与行业内顶尖的金租公司对比,远东宏信盈利势头凶猛。
以几家千亿规模以上的金租公司2015年年报数据为参照,其中,工银租赁总资产规模为2987亿元,净利润为33.04亿元;交银租赁总资产规模为1443.83亿元,净利润为16.11亿元;招银租赁总资产规模为1039.66亿元,净利润为14.96亿元;建银租赁的总资产规模为1018.05亿元,净利润为9.55亿元。
远东宏信称,一直以来公司坚持“金融+产业”的商业模式,抓住经济及产业调整的机遇,加快布局符合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行业与资产,以应对经济及产业调整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远东宏信半年报显示,在金融业务布局方面,远东一方面加大医疗、教育、城市公用等发展稳健、前景良好的行业布局 ;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旅游、体育、医药、娱乐传媒等其他新经济周期下受益的新领域。
另外,在产业运营方向上,远东主要布局医疗健康、建设及教育三大重点产业,提升各细分领域运营能力。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远东医疗以投资并购、改制重组模式新增签约控股或参股五家医院,累计达十三家。在高端妇幼保健、高端康复养老方向上,截至目前已经签约9家。
值得一提的是,远东宏信在2011年就开展经营租赁业务,之后几年,经营租赁业务规模发展迅速,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经营租赁收入占比35.95%,居产业运营收入首位。
净利息差不降反升
远东宏信半年报的另外一亮点是,2016年上半年远东宏信的净利息差为1.81%,比上年同期1.44%上升了0.37个百分点。
净息差就是净利息收入的收益率,即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的比值。
远东宏信称,净利息差上升主要是由于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下降24个基点,而计息负债的平均成本下降61个基点。
第一财经了解到,远东宏信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由2015年上半年的1044.29亿元上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127,7.27亿元,增幅22.31%,除了医疗、教育与建设三大行业的持续推动,工业装备、综合发展与城市公用本期业务推进成效显著,较去年同期增幅44.65%。
另外,半年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远东宏信的平均成本率为4.40%,较2015年上半年成本率下降。原因在于,远东宏信丰富公司债、短融、中期票据等低成本直接融资产品,较大降低了公司的财务成本;上半年ABS资产卖断占比增加,降低了表内财务费用的支出 ;以及集团浮动利率负债余额占比超过50%,2016年央行5次降息对财务费用的降低作用在2016年开始显现。
远东宏信是一家以融资租赁为主业的金融公司,成立20多年来,在医疗、教育、建设、电子信息、城市公用事业、包装、交通、工业装备等多个基础领域开展金融、投资、贸易、咨询和工程等一体化产业运营服务。
2011年3月30日,远东宏信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展望2025年,成都优质办公楼市场约81万平方米的新增项目预计交付,同比大幅增长90.5%。
自2023年8月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企业上市节奏明显放缓,A股市场共计有100余家企业成功上市,IPO数量同比减少七成,医疗健康领域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多家公司已经终止IPO。一级市场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们开始寻求其他退出通道,并购交易日渐火热,各赛道头部企业纷纷选择此时入场抄底。
拼规模,仍是各行的策略主线,但难度明显更大了。
“游戏行业往后越卷越厉害,把产品做成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迷茫很正常。”
上市公司2024年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4.8万亿元,净利润2.9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2.4%,其中净利润二季度下降0.4%,降幅较一季报的4.5%明显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