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我国)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减税政策,以期走出危机或者抵御经济下行的压力。
税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到底怎样?这显然既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所以笔者打算基于自己最近的一篇学术研究论文,谈谈税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需求侧,根据传统的凯恩斯理论,税收会起到宏观经济波动“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这是因为当需求冲击造成宏观经济波动时,税收可以降低私人部门(家庭及企业)税后收入的波动,从而降低私人部门开支(比如家庭消费、企业投资等)的波动。
在供给侧,笔者在自己最近的一篇学术研究论文里,基于新凯恩斯的理论框架,研究了税收对集聚价格黏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会提高集聚价格黏性,而且这种影响在数学上是一阶大的。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在供给侧,税收会起到宏观经济波动的“自动‘去’稳定器”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需求侧,根据传统的凯恩斯理论,税收会起到宏观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在供给侧,税收会起到宏观经济波动的“自动‘去’稳定器”的作用。在现实经济中,税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显然是这两者的混合叠加。所以,总体而言,税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
税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各国之间可能还存在差异性。这意味着各国的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去具体估计税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在本国究竟有多大。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教授)
在财政收入总体回暖以及政府加快发债支撑下,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
刘晓庆发文称,“前期,有针对本人及相关企业的涉税违法事项举报。经税务部门核查,未发现举报所反映的涉税问题。”
“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征收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将超过85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税收总额还多13万亿元。
上半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支出更加给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低速增长,而支出保持扩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