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读的上海西南位育中学,在徐汇区有三个校区。9月23日下午,天气晴好,我在课外老师王泠一博士的陪同下来到宜山路上的西南位育总校,经学校金琪书记安排,采访1993年学校的创始者、教育家庄中文老校长。
庄老校长生于1934年,年轻时就立志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从事教育工作60多年,他创办的西南位育中学早已成为徐汇区重点优质学校,无不渗透着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智慧。当他握着我的手,感觉这个学校好像他看着长大的孩子,甚至我们所有西南位育的学生都是他的孩子。
王泠一博士简单叙说我们来访的目的——由我从晚辈视角,初步梳理他的教育理念,并去第五届上海精神文明论坛演讲。老校长最初还和王博士打趣道,“在这些理论和说话上面都不怎么行,只会实际操作”。王博士回应:实干兴邦!
我在暑期已精读过张建中校长主编的《激发成长自觉》,对老校长的教育理念有所了解。采访开始,我问道:“读完七年西南位育完中的毕业生,和四年初中的毕业生之后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老校长在本子上写下几行字,再抬起头和我说“这个问题很犀利”。他开头就明确强调“以学生为本”,说要有两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一生幸福着想,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他说:无论老师还是校长,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学生,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目前,一些学校的校长可能只是为了自己出名,就只抓成绩,别的都不管;这么做也可以,但对学生并不好。
我注意到,他是一位务实、可亲的校长。接下来,他开始慢慢回答我的问题。根据60多年的实践,老校长认为,在学习方面,初中阶段打好知识基础,是为了将来需要的时候就能拿出来用,所以初中知识的反复温习会比较多。高中阶段训练抽象思维,要有分析、推力、归纳的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学的能力。在思想方面,初中要有行为上的训练,要爱他人、爱自己、爱集体,要培养好的习惯和道德。到了高中就要有大爱,视野要放远、放宽,到这时就强调学生的思维、哲学理念和价值观。
他注重不同发展阶段教育着重点,变繁为简,同时,又是承上启下,密不可分的。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分析,逐步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老校长又说,就这么初中加高中七年下来,学生本身的抽象思维和知识的运用都会上几个台阶。气质、思维方法好了,自觉、自我强化能力强了,自然学生、学校的风气也好了。
访谈不断深入,庄老校长还回忆起了当时办校时的情景。那时有很多如今难以想像的阻力,奖金问题、分房问题接踵而至。老校长不愿意多说,为了让我明白20多年前学校创业之艰,王博士补充说,1993年老校长虽然获得办学自主权,但权限范围和能够调动的办学资源极为有限,还面临着“思想不解放、制约改革力度的困境”。如当时,人们一度认为教师就应该是清贫的,提倡“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一个资深教师的月工资不到200元、远低于上海社会平均水平260元。老校长好不容易募集到一些社会资金,却在奖金发放的操作额度面临争议和压力,即便100元,也有“太多了、不利于艰苦奋斗、不能用奖金来激励老师、以及凭什么大家的奖金不一样”之类的争论。老校长不愿意让老师吃大锅饭,“搞分配上绝对的平均主义”,借着教育改革、解放思想的春风,既组织大家学习促进发展的邓小平“南巡讲话”,也提倡公开透明,几年下来“大家公认没有发错一笔奖金”。
骨干教师的住房也是个大问题。王博士回忆,“房地产市场以及房屋租赁市场都未发育,基本上以福利分房为主;上海人均只有6平方米,不少社科院科研人员干脆就睡在办公室里”。学校无法造住宅,所以老校长得时时跑区教育局询问“分配房源”;之后还有个“粥少僧多”的技术性难关。我正在想,“如今我自己的书房也有7平方米了,当年老师怎么这样艰苦”,老校长说,“还好啊!学校老师之间关系和谐,风气好,才很好地化解了这些问题”。
谈好老师的话题,自然就要聊学生了。老校长强调,学生一定要“正”,不能有邪念、歪念。这方面要从小接受教育,从小就知道要做一个正气、朴实的人。学生要有奋斗向上的精神,给自己定一个大目标。通过无数次的“追求完美,力求发展”来接近目标。打个比方,摘树上的大果子,摘得到的就跳一跳,摘下来,“完美”。暂时够不着的,就跳一跳摘它旁边的小果子,再一点点接近。老子说:“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同时,学生的性格要好,要大气,要脚踏实地。
我又问道:“在现在的学生看来,西南位育已经取得很高的成就了,当初办学的目标是什么呢?”老校长笑笑说:“完中最好,然后就是区重点,达到后就要争上海市重点。目标要定在能仰望得到的地方,一步步走,一点点努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不忘初心,显然,庄老校长对学校今天的发展还是很满意的,而王博士说,现在的西南位育应该瞄准国际一流水准了。
老校长还和我们谈到了他重要的理念“名次与层次说”。如2000年毕业的第一届是最好的一届,成绩和上海中学在全上海并列第一,还比上海中学高零点几分。那时他就和老师开会说:“我们不可能长久待在第一,我们没有一定要待在第一的义务。西南位育就是在30名,在市重点里也算条好汉。”层次要力争力保,名次要有弹性。最重要的是要心态放松,精神奋发,要大气。正是由于老校长当初设想的教育理念,好比是一片好的土壤,让小树苗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棵大树。同时他给学校创造了好的氛围,在“追求完美,力求发展”的校训指引下,倡导“高雅务实”校风,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23年了,当初“筚路蓝缕”的西南位育中学,如今已是一个响当当的上海好学校,犹如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年,有着无可限量的未来。“饮水思源”,每一位西南位育人,都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对学校满怀深情、劈山开路的庄中文老校长。临别之际,老校长充满慈爱在他的教育理念专著上题签并赠送于我。在满屋夕阳的温暖照耀下,我朗诵了王博士赞美老校长的诗作——一个布尔什维克的教育梦;而这首诗完成于今年中国共产党95华诞前夕。
一个布尔什维克的教育梦
王泠一
人生如梦春常在
最美莫过中国梦
中国梦,人民的梦
徐汇梦,教育的梦
教育的梦,庄老的梦
庄老的梦,我们的梦
您生于忧患
您目睹国破
惨淡的山河
连绵的烽火
您的烈烈心中
激荡着雄狮的豪情
少年智则中国智
少年强则中国强
青春许下报国志
终身从教参天立
道路崎岖踏平之
无尽坎坷等闲之
从此中国的教育界
多了位教育理论家
理论家,实干家
人生六十从头始
从头始,从头漫
从容不迫听惊雷
小平南巡春风来
西南位育起田林
筚路蓝缕勤耕耘
禅精竭虑启明星
六十六年,您的党龄
二十三年,孩子的年龄
西南位育,就是您的孩子
您的信念,您的光华
孩子长大了,忘不了蹒跚
就象树高忘不了自己的根
年轻的心,缺乏底蕴
您把五千年文明
铸就了我们的底蕴
中和位育,万物之灵
您善于沟通,勤于中和
您关爱师生,慈父情怀
我们还是幼苗时
您的身影就是我们的绿荫
我们茁壮成长时
您的理念如同我们的火炬
您踏平坎坷铺就的大道
千万人在演绎着风景线
水,忘不了您的跋涉
山,忘不了您的攀登
祖国的山河,世界的星空
我们一起热爱,我们一起仰望
致敬,庄中文老校长
致敬,布尔什维克
我们以您的心愿为坐标
我们永远向着灯塔前进
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再深化、心中有戒律、作风更务实,更加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未来二三十年不会是AI取代人,而是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AI的人。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去年11月的一场论坛上表示,理工时代的到来、财经红利的消退,使财经高校面临着全面转型的压力。
1985年,读高一的杨文斌成为王圣民第一届美育课的学生,多年后看了美国在1989年上映的电影《死亡诗社》后发现,“不就是当年的我们吗?”
海外备考和咨询业务增长放缓是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