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风文化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片遭批导演生涯现危机?李安称心甘情愿

第一财经 2016-10-18 16:34:00

责编:李刚

李安用了一年的时间考虑要不要用超过每秒60帧的新技术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如今面对“糟糕透顶”等批评,他的回应是,技术无罪。

李安与太太林惠嘉携手出席新片首映。只遵从兴趣拍片的李安这次甘愿为新技术挨骂

李安新片采用了120帧/4K/3D技术,但被批评这使电影失去了质感

当地时间上周五,李安和他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亮相纽约电影节,引发全球瞩目。

永远无法猜测李安的下一部作品是什么,他从不重复,只依循个人想法:“对孝顺感兴趣的时候,拍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对浪漫感兴趣的时候拍了《断背山》、《色戒》;对人和未知的关系着迷的时候拍了“少年派”。”如今李安已经六十岁了:“这段时间我对青春的逝去、纯真的丧失感兴趣,所以拍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一次,李安想要讲述的故事带有反战色彩:19岁男孩比利·林恩被派往伊拉克战场,在生死交锋中幸免于难。感恩节那天,布什政府把他们召回国,他们在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与娱乐明星同台,被授予荣誉勋章。喧嚣过后,林恩重返战场。

相较故事本身,120帧/4K/3D技术才是李安这部新电影被关注的焦点。其中4K和3D都比较容易理解,4K代表清晰度,3D则是许多视效大片青睐的格式,追求临场感和立体感。120帧是新技术突破的关键,传统电影帧率标准是24帧/秒,李安把速度提高四倍,让动态画面更流畅平滑。三者叠加,试图为观众制造他们从未体验过的沉浸感。

我们以往通过电影观看别人的人生,这一次将有机会进入电影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主角的眼睛去感受一个军人的一天,体会他所经历的一切。接受台湾地区《天下》杂志采访时,李安说:“我们常常对生命里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有时候很难区分,你借着特殊的状况、戏剧的结构,体验一下你到底为什么存在?为什么活着?这样的感觉是我的一点心意吧,想表达出来。”

影迷期待已久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映颇有气势

李安自己对120帧的解释是:“你可以想象慢动作那样的清晰度,但它却不是用慢动作播放出来,也就是说,一般的播放速度,却拥有慢动作的清晰感。”而过去的3D,是要费很大的力气去抵抗那种“阴暗、不清楚、不准确、看得头都要痛的东西。”李安希望运用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技术,让画面清晰地模拟真实世界。

在影片中,人物脸上的毛孔和眼睛里的血丝分毫毕现。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像是砸在观众眼前,近到可以触碰演员的身体,给人以窥探的感觉。对战争场景的再现让人身临其境,有观众回忆,一声枪响后,有女孩当场惊恐地叫出声。李安通过技术和叙事将战争创伤具象化,让人们体验到这种微妙而矛盾的心理感受。Indiewire网站认为,最后一场战斗场景,拥有纪录片式的真实视听效果,几乎将战争的残酷完美还原。《好莱坞报道者》则评论称:“现场的烟火、闪光灯、烟雾刺激着士兵们饱受战争折磨的神经,展现出他们无法忘却战争的无力感。”

人们总谈论技术,把它看作奇观,认为技术应该服务剧情和戏剧性,李安想透过技术表达有关人性的故事:“反战片不是我的初衷,我最想讲的是军人就是军人,他不杀人的话,身边就有人会死掉,他有一种宿命感,这是我最主要讲的东西。”

在李安的设想中,信息量愈充足、电影就愈美愈轻松,新技术的革新能够让电影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然而,多家媒体在观影后对这种新技术产生了质疑,甚至有评论认为“糟糕透顶”:这种“高清”让画面显得廉价,丧失“电影”质感,当观众坐在近在咫尺的场景前,反而开始怀念起电影诞生之初的疏离和模糊。

有评论认为,由于画面细节太过丰富,观众不得不花更多时间调节眼球,而不是沉浸其中,参与剧情。The Playlist认为,电影所使用的尖端技术削弱了故事本身的情感,笨拙的表现方式让剧情变得碎片化,影片中的高度清晰让观者不得不分神,造成了一种眼花缭乱的观影体验。不少观众认为,观看电影的过程就像是观看演员怎样表演,高度真实的影像反而让人物的表演显得浮夸。Uproxx网站评价:电影中的一切呈现的越真实,它们就越显得虚假,很欣赏李安能做这样的尝试,但希望将来他会反对使用这种方式。

在影片映前会上,李安强调,他所追求的不是以数字的形式去模仿胶片电影,而是探寻数字电影在未来的可能:“我想要更多细节、更清晰、更明亮,更多地展现人物脸上的表情,更多戏剧性。”关于3D,李安认为:“其实数字电影就应该是3D的,这跟人眼睛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很匹配。我们还在过去,还停留在胶片、2D上,未来电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李安(左一)与主演乔·阿尔文(前排又三)、克莉丝汀·斯图尔特(左二)特别出演的范·迪塞尔(前排左三)等人合影

对于李安来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他寻求技术革新、尝试拓宽电影边界的开端。在他看来,70年代以后,电影在科技和基本语法上没有太大变化,在技术上、感官上的表现都只是小进步:“电影它一直告诉我,它要变了。”开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前,李安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犹豫,到底要不要超过每秒60帧,最后决定跟它拼了。“如果我拍出来不好,被全世界的人骂,被同行说你在搞什么局,我都会甘愿。”

“我常常问自己,你的梦是清晰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我们可以从现实入手,去做这样一个实验性质的电影。”这是一段令人生畏又极其漫长的旅程,李安经常感到自己不会拍电影了,没有安全感。首映过后,他说:”感觉自己也被暴露在高帧之下,希望你们都能保持开放的心态。“

李安不是没有压力,但令他感到压力并不是非议本身,而是人们对于新技术的质疑:“如果这部片做不好,大家会说这个媒体不好。所以我希望大家知道,这样一个媒体,不管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但这个媒体你看到了,未来应该怎么做、用什么观念,我来试一试,希望抛砖引玉。这个技术是一个新的开始。“

对于李安而言,他已经不需要奖项加持,他的名字就是电影品质的”金字招牌“,中规中矩地完成一部作品也足以让他和他的制片人赚上一大笔,但很显然他并不在乎这些。他在台北出席讲座时说:现在对我来说,拍困难的电影我没有兴趣,拍不可能的电影才能提起兴趣。做电影就是要拼命,不拼命,做电影好像没什么意思。拍完这部电影找到了一个答案,却又开启了10个问题,所以我会继续做下去。”

从黑白片到彩色电影,从2D到3D,影史上每一次创举都伴随着反对的声音。《比利·林恩中场战事》是一次革新的启程还是殉道,目前还是未知数,无论如何,它都将会在电影史上留下重要痕迹。11月11日,《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将在中国和北美同步上映,北京博纳影院和上海影城将提供最高规格120帧放映。对于不同规格在观影体验上是否会有落差的问题,李安表示:“因为采用高规格技术拍摄,数据量充足,所以即使是24帧也会非常清晰,每个版本我也都亲手去调,都会很好看。”

11月11日,《比利·林恩中场战事》将在中国和北美同步上映。北京博纳影院和上海影城将提供最高规格120帧放映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