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记者从煤炭行业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将于明日召集重点煤炭企业开座谈会,分析当前煤炭供需形势,研究做好煤炭去产能、保供应、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有关工作。
行业内流传的会议通知显示,参会企业包括神华、中煤、冀中能源、山西焦煤、大同煤矿、阳泉煤业等22家。
年初以来,煤炭价格呈现持续上涨局面,已经引发了业内和政府方面的重视。
截至10月19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77元/吨,较年初371元/吨上涨了206元/吨、累计涨幅达到了55.5%,继续刷新年内最高纪录。
安迅思煤炭行业分析师邓舜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国庆后的调研发现,政策放开尤其是三级响应后,煤炭产量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不如预期多。 客观原因是增量需要时间和过程,主观上一些企业因安全设备未到位等原因生产积极性不太高。目前,煤炭库存不高,四季度产量增加将比预期慢,而供暖的到来需求变大,预计供应环比增速低于需求环比增速, 市场偏紧,煤价依然会稳步上涨。猜测明天的会议在坚持去产能的情况下,会更强调保供应。
为应对煤价过快上涨,国家发改委已执行三级响应预案进行调节,并以多次开会布置相关工作。
9月8日,国家发改委会即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的预案。煤炭行业内流传的预案版本是,符合先进产能的十几家煤炭企业、74个煤矿与煤炭行业协会签订协议,当市场供应紧张时,企业将承担增量任务;市场供应宽松时,企业则承担减量任务。
三级响应机制的具体措施为: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上涨到460元以上,连续两周上涨,则启动三级响应,日均增产20万吨,响应范围包括晋、陕、内蒙古,53座煤矿;动力煤价格上涨到每吨480元,则启动二级响应,日均增产30万吨,响应范围包括晋、陕、内蒙古、鲁、豫、皖、苏,66个煤矿;价格上涨到每吨500元,则启动一级响应,日均增产50万吨。响应的停止条件为价格下跌至每吨490元,连续两周下跌,一级响应停止;价格下跌至每吨470元,二级响应停止;价格下跌至每吨460元,三级响应停止。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在发文中表示,此前已启动二级响应,日增加煤炭产量30万吨左右;近日又启动了一级响应,拟日增加产能规模50万吨。有关部门已经研究了后续政策措施,下一步,视煤炭市场变化情况,如果情况仍在延续,将科学加大先进产能投放量,确保煤炭稳定供应。
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指出,目前煤炭领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障稳定供应,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定不移去产能,信心不容动摇、力度不能减弱。全国各地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明显提速,目前正在汇总情况,将很快发布。
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又召开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会议。会议分析指出,当前能源供应总体充裕,各能源品种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储备和调峰能力有所增强,但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个别地区个别品种存在供需缺口。煤炭供应方面,要妥善处理好去产能、保供应、稳价格的关系。一方面,坚定去产能决心不动摇,积极推动煤炭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实现脱困发展;另一方面,在有序释放安全高效先进产能的同时,有序引导在建煤矿投产达产增加一部分产能。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鼓励推进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建立长期、稳定、诚信、高效的合作关系,保障煤炭有效稳定供应。
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鼓励和禁止的具体行为,治理和防范有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行为和做法,依法依规整治企业无序竞争。
修正草案增设了多条与“反内卷”相关的款项内容,完善了关于低价倾销、哄抬价格、价格串通、价格歧视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定。新增数字经济监管条款,弥补制度空白,对算法定价以及大数据杀熟等新型问题进行相应调整。
国家发改委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光伏中报预告业绩分化,有的光伏企业二季度亏损环比扩大,有的凭借海外市场与新技术产品实现大幅减亏甚至扭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