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鲁政委: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 不代表稳健货币政策转向

第一财经 2016-10-27 13:23:00

责编:后歆桐

10月25日晚,中国央行将银行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测算的消息传开,引发了市场对理财控规模的猜测。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网传新规其实并不代表稳健货币政策的转向。

10月25日晚,中国央行将银行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测算的消息传开,引发了市场对理财控规模的猜测,以及债市去杠杆预期。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于10月27日独家专访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从网传的新规来看,其实这并不代表稳健货币政策的转向。MPA对广义信贷这一项的具体要求是,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2%。其实,大银行的理财增速早已有所下降,与目标M2增速偏离估计超过10%,新规对于作风较为激进的中小银行可能有一定影响。”鲁政委认为,总量上影响不大,更多的影响可能在于结构性层面。

鲁政委强调,值得注意的是,网传新规的本意,其实是关注信用扩张的状况,“但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根据当时的条件来调节,不应该太高或太低。从目前而言,去杠杆是政策导向,但主要是微观上去杠杆,宏观上还是要保持稳定,为去杠杆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他也认为,如果宏观偏紧,可能会使得紧缩压力加大,因此这一银行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测算的新规也需要平稳过渡。

无独有偶,同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回应称,三季度起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的消息并不完全准确。目前MPA仍沿用前两个季度的“广义信贷”指标口径,表外理财并未正式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只是做相关数据搜集、模拟测试等工作。央行会保证MPA中广义信贷口径之间平稳过渡。

此外,鲁政委也认为,网传的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也“未必意味着表外理财将来会要提取资本金,因为长期而言,这样可能会诱发中国融资紧缩。”

参照国际经验,1988年,西方十国集团首次颁布并实施了著名的《巴塞尔协议》,开始了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统一协调行动。《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引起美国、日本、英国以及东南亚等很多国家都相继发生了“信贷紧缩”现象。因此,当前的主流观点也认为,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也需要引起中国的警惕。

就目前来看,MPA的整体考核框架共有七大方面,14个细化指标,是央行给银行的一套打分体系,每一大方面的总分为100分。广义信贷这一项属于资产负债情况的大项下,占60分。

国泰君安分析称,如果它超过M2目标增速+22个百分点(大银行则是20个百分点),也就是35%,则这项指标得分为0。“广义信贷”原来包括“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和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五大类(包括了除存放央行、存放同业之外的所有生息资产)。因为今年很多中小银行资产增速过快(大银行基本无此问题),广义信贷同比增速相关指标(比如计算MPA资本充足率时也用到广义信贷增速)都得分不佳,导致一季度总成绩是C。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