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融资产董事长赖小民:本轮债转股规模万亿以上 资产管理公司大有可为

第一财经 2016-10-27 15:58:00

作者:张菲菲    责编:后歆桐

赖小民表示,在市场方面要采取产业重组并购基金,通过基金化的方式来解决债转股,实现管理的市场化、做法的多元化、业务的基金化、人才的专业化、运作的规范化。

2016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暨北京国际金融投资理财博览会于10月27日至10月30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在27日出席“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时,结合上一轮债转股经验与本轮债转股特点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表示,本轮债转股规模大概要一万亿以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解决问题,在本轮市场化债转股进程中,资产管理公司大有可为。

上一轮债转股政府买单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地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及《关于市场化债转股股权的指导意见》,做出了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实施新一轮债转股的战略决策,这是供给侧改革形势下的一项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中国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大金融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在实施债转股,企业转型、脱困、化解风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赖小民表示,过去的债转股是中国的一大创造,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情况下,其是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过高,企业财务压力大所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

回顾上一轮债转股的背景,赖小民表示,17年前,亚太地区发生了一场重大的金融危机,以泰国泰铢贬值引发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危机重创了亚太金融秩序,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四小龙在危机中销声匿迹,后来蔓延到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五大金砖国家。这场危机引发中国政府的思考,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危机,组建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作为见证并参与上一轮债转股的“过来人”,赖小民回忆,当时国有企业在银行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不良贷款率平均为23.5%,全部是亏损,而且国有企业不要说本金,连利息都还不了,借了大量的银行借款。国家在剥离不良资产的同时,创造了新的还贷方式,即债转股。银行从企业的债权人变成了股东。她称,当时债转股是政策性的,政府买单,政府主导,银行作为股东,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转股最大的市场实施主体。

赖小民表示,当初的债转股政策完成了三大目的:第一,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回收更多的盘活资产;第二降低企业过高的负债,帮助企业解决缓解财务困难;第三,帮助企业建立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

他并介绍,以中国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发力,共同运作,在支持国有银行的改革发展、支持国有企业的脱困,特别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安全网和稳定剂的作用,也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利的尝试。

基金化方式解决债转股

时过17年,中央再次实施债转股政策。

在赖小民看来,这一轮债转股与上一轮债转股最大的区别在于:上一轮是政策性,纯粹国家买单,国家”点菜“资产管理公司去运作;这一轮债转股则突出强调市场化、法治化。

“这一轮债转股的现实意义在于,去杠杆是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中心任务之一,面对这一次新一轮的企业杠杆率过高、负债规模增长过快、负债负担不断增加的现状,去杠杆成为今年五大任务之一。” 赖小民说。

在赖小民看来,这一轮债转股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实施债转股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引领经济适应新常态、寻找新动力、实现新发展的重大举措;二是推进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经济提高综合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有积极的作用。实施市场化的债转股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负债和财务成本,帮助企业摆脱困境、优化融资结构,对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升级转型,重回良性发展道路具有积极的作用;三是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是支持金融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韧性的重要举措。

此外,赖小民表示,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相关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市场化程度更加高,盈利水平有了实质性变化,完全有能力通过市场化的债转股来支持银行的发债和支持国有企业,特别是支持大中型的国有企业降低财务风险,改善流动性的危机,有效防范系统性的风险。

赖小民认为,加大市场化的债转股的力度恰逢其时,并需要在债转股实践中严格选择对象。由于本轮债转股规模大概要一万亿以上,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对象才能解决一定的问题。

他还表示,在市场方面要采取产业重组并购基金,通过基金化的方式来解决债转股,实现管理的市场化、做法的多元化、业务的基金化、人才的专业化、运作的规范化,加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主渠道作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