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澳大利亚畜牧业巨头基德曼公司(Kidman cattle empire)的竞标大战,再一次激起了当地的争论。这场可能再次拒绝中国投资者的收购战,也被外界视为将严重削弱澳大利亚对于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因此也掀起了呼吁明确外商投资规则的高潮。
中企屡败屡战再次竞标
基德曼公司在澳大利亚的四个州拥有10家牧场,总面积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3%,约占澳耕地面积的2.6%,相当于一个浙江省的面积,是澳肉制品出口的主要供货商之一。
自2015年6月起,基德曼公司开始挂牌出售牧场。优质且丰富的牧场资源吸引了中国投资者的浓厚兴趣,以上海鹏欣旗下大康牧业牵头的中国财团向基德曼发起了多次收购要约,但均遭到澳政府否决,理由是涉及国家利益和国土安全。
最近,基德曼又收到了两项新的要约,分别来自澳洲内陆牛肉公司(Australian Outback Beef)和澳洲BBHO财团。双方给出的收购价格分别为3.65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8.9亿元)和3.8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9.96亿元)。
其中,澳洲内陆牛肉公司是一家以汉考克勘探公司(Hancock Prospecting)为主的合资企业,另外的三分之一股份由中资开发商上海中房置业有限公司所有,而汉考克公司由澳大利亚女首富吉娜·莱茵哈特(Gina Rinehart)负责。BBHO财团则由四位澳大利亚土地所有者组成:布林科沃斯(Tom Brinkworth)、哈里斯(Malcolm Harris)、奥德菲尔德(Viv Oldfield)以及邦坦(Sterling Buntine)。
事实上,此前以大康牧业牵头的中国财团里也有上海中房置业的身影。根据今年4月大康牧业发布的公告,大康牧业将连同中房置业通过共同设立的大康澳洲以不超过3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15.1亿元)要约收购基德曼公司80%的股权。
拒绝原因均为国家利益
当时基德曼董事会主席克罗斯比(John Crosby)就明确表态:“该财团与公司遵守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提出的所有要求,相信这笔交易将确保基德曼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他还补充说,大康牧业会是公司出售资产的“良好管理者”。
然而,澳大利亚政府却给这项看起来共赢的交易踩了刹车。负责审核外国投资者购买土地的澳大利亚联邦财政部长莫里森(Scott Morrison)当时表示:“当我最终考虑这一案件时,我想要绝对地确保澳大利亚人拥有了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一个机会……对于这一项目在国家利益层面上的考虑,不应该也不会在这个重要问题上草率行事。”
但在参与今年4月竞标的查尔斯·刘(Charles Lieu)看来,投标者并没有得到澳政府的公正对待。他此前对澳大利亚媒体表示:“去全球化、仇外心理、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些不良的风气正在西方国家蔓延开来。”
而这已是大康牧业第二次向基德曼发起收购要约了。根据历史的公告内容,2015年10月,大康牧业拟以不低于3.5亿澳元且不高于4亿澳元的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参与基德曼公司100%股份的竞标。同样被澳政府以国家利益为由阻止。
作为基德曼公司十家牧场之一,Anna Creek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牛场,位于南澳乌美拉保护区(Woomera Prohibited Area)。该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武器试验场,由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管辖。该地也相当具有前景,据澳官员预测,保护区未来十年可开采的铁矿石、黄金等矿产资源价值约为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72亿元)。
由于保护区的特殊性,2015年11月澳政府拒绝中方竞标后,基德曼集团也同意不再将Anna Creek作为对外商出售的目标。然而,即使排除了国防因素,各家牧场规模之大和资产的归属仍旧无法令人放心,也因此引发了第二次“流产”。
没有中资的竞标者胜券更大
几乎每次涉及到“牛王”基德曼公司的收购案,紧张的气氛都会迅速弥漫。
为了减弱中资财团背景带来的敏感性,上海中房置业此次选择与莱因哈特拥有的汉考克勘探公司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发起收购要约。莱因哈特的家族因矿业发家,近期来开始布局农业,已经收购了一些小型牧场。而看到中国食品安全和农业领域痛点的上海中房置业也同样在积极布局海外农业。
根据公开报道,上海中房置业已经在澳收购了两个牧场,几座养殖场的收购案也已向澳外资委提出了申请。
然而,两者的联手竞标仍然需要澳大利亚和中国政府的审批。对比来说,纯澳大利亚背景的BBHO财团不仅不需要这样的审批,而且还出价更高,因此,目前的舆论更倾向于该财团将会在竞标中胜出。而且也符合此前莫里森的表态。
然而,外界也颇为担忧,如果BBHO竞标成功,澳大利亚很可能会进一步被扣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帽子,并激起外商投资者、特别是中国投资者的负面情绪。
“如果澳大利亚过于保护本国投资者并区别对待外商,我们的吸引力将会渐渐降低。”在悉尼大学亚太地区法律中心负责人巴斯(Vivienne Bath)看来,澳大利亚一向对外国投资保持开放态度,但近年来大量中国资金涌入,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给当地民众造成了中国企业正在“买下”澳大利亚的印象。
“澳大利亚对于中国投资的感情是复杂的,有人认为应当大力开放外商投资,有人则担心这会影响国家安全。”澳大利亚外交关系委员会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这样说。
遭到拒绝的不只有中企
最近几个月,澳政府还以国家利益和安全为由拒绝了几项中国公司收购澳国有资产的收购要约。比如,莫里森在8月拒绝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和香港长江基建对澳最大配电网络公司Ausgrid的投标。中国商务部当时表态称,该决定将严重影响澳大利亚对于中国公司的投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被拒绝的外商不仅仅来自中国,还有来自荷兰和美国等国的投资者。比如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s)收购澳液化天然气生产商伍德赛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以及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收购澳最大粮食加工商GrainCorp公司的收购要约均遭到拒绝。
澳外商投资规则会否改变?
除了国家利益和国土安全的考虑,澳方也存在对于“中国将利用澳大利亚牧场在亚洲如今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中获利”的担忧。
安保资本(AMP Capital)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Shane Oliver)认为,澳大利亚如今财政方面运转良好,有能力在权衡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慎重考虑来自外商的投资。
澳大利亚的专家们则提出,澳大利亚应该对这些敏感资产的外国所有权颁布明确的法律,以免引起混淆。
澳大利亚前外交部长埃文斯(Gareth Evans)在8月明确表示,政府必须出台明确的外商投资本国基建的法律,不然将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实习生王筱丽对此文有重要贡献)
从4月23日股权激励计划公告至5月9日创下41.25元/股的五年新高,短短一个月内股价飙升超139%,多路知名游资的频繁现身成为关键推手。
工党已获得第48届联邦议会众议院超过半数席位,再次组成多数党政府,避免了与其他党派或者独立候选人合作获得多数的情况。
近年来,晶丰明源一直通过“买买买”来拓宽业务版图,先后收购上海莱狮半导体、上海芯飞半导体、南京凌鸥创芯电子等。
收购完成后,范思哲将成为普拉达的附属公司。
截至2025年1月,狼爪在全球拥有495家专卖店,其中226家分布在欧洲,269家位于亚洲,以及全球超过4000家零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