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消费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服装低迷 女装上市公司忙并购脱困

第一财经 2016-10-30 14:21:00

责编:胡军华

大多数传统的服饰品牌类公司目前多采取完善品类、丰富品牌阵营的方式突破发展瓶颈。

在国内,提及主营女装、定位高端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数:朗姿股份(002612.SZ)、歌力思(603808.SH)、维格娜丝(603518.SH)等。在经历早前良性运作上市后,随着整体服饰市场陷入低迷,这些相关企业的业绩也开始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不过从日前陆续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来看,这些公司的降幅似乎有开始收窄的苗头。
那么,在行业低迷的环境下,这些公司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突破瓶颈寻求出路的?

并购为王

总部位于深圳的歌力思于去年4月才正式上市,此前,歌力思董事长夏国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到短期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近两年整体行业的行情不佳,早前歌力思的年均增长在20%以上,现在大约是10%左右。
在最新的第三季度业绩报中,歌力思的单季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 34.08%和 5.78%。记者了解到,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是在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后重新恢复增长。
在服饰品牌行业的经营中,由于国内品牌服饰因在产品企划、研发设计方面不足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品牌打造需要较长时间积淀所以发展多不顺利。所以并购成熟的海外的品牌成为了一个捷径也是较为轻松的方案。
夏国新认为,收购成熟的服饰品牌对歌力思来说能够很好地补充品牌阵容。在他看来收购海外知名品牌有助于公司打开国际知名度。
2015年9月,歌力思就宣布出资1118万欧元协议收购东明国际投资(香港)100%股权。标的公司拥有德国LAURèL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到了今年年初,歌力思又再度出手,斥资2.4亿元将美式轻奢潮流品牌EdHardy在华公司的65%的股权收入囊中。   
此次业绩恢复增长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此前合并的新品牌拉动集团整体销售。
另一家定位高端的本土女装公司维格娜丝也同歌力思一样,坚持走多品牌并购之路。前三季度,维格娜丝实现营业收入5.41 亿元,同比减少11.1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67 亿元,同比减少12.44%;虽然前三季度依旧下滑,不过记者梳理后发现,单就其第三季度单季来看,营收降幅逐季收窄: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9 亿元,同比增长0.32%;净利润0.39 亿元,同比增长1059.98%。
广发证券分析师糜韩杰看好这样的品牌的外延式并购策略。他认若果能够利用资本市场的杠杆收购更多优质轻奢品牌,可以为如今的服饰类公司业绩打开广阔的成长空间。

 

                                      

转型他路

大多数传统的服饰品牌类公司目前多采取完善品类、丰富品牌阵营的方式突破发展瓶颈。不过也有观点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服饰品牌涌进大陆市场,国内本土品牌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一些本土的中高端服饰公司。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目前国际服饰巨头已经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依靠品牌占领中高端市场是必然的,在面对国际服饰品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本土企业唯有创新,否则必将有“灭顶之灾”。
于是,一些企业开始谋求多元化发展,试图转型其它领域寻求新方向的。
在本土高端女装公司里,朗姿属于较早上市的。受到大环境低迷的影响,这家公司近两年一直在调整发展方向,从2015年开始不断收购或者入股一些互联网公司,并宣布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向母婴、美容、整容、文体教育等多时尚品类业务拓展,打造覆盖“衣食住行娱美医”生活方式的“泛时尚生态圈”。
数据显示,朗姿16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8.26 亿元, 同比下滑 1.26%,降幅收窄;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44 万元,同比增长 71.7%。 分季度看, 16 年第三季度的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长 32.23%和 827.78%。这是因为朗姿本来主营的几个品牌如朗姿、莱茵、卓可、玛丽在三季度还是有双位数的下跌导致总体账面还是下滑,但之前收购了韩国的童装、美妆品牌后的销售对于总营收的增加有一定贡献,所以目前降幅相较于之前有所收窄。
招商证券分析师孙妤分析认为这家公司“泛时尚互联网生态圈”格局已基本成型,在女装、婴童、医美及化妆品四大领域的布局将为公司后期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在她看来,朗姿所布局的几个领域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且业务间的协同效应较高,未来可以通过现有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性获得红利。
虽然朗姿在其跨界的转型之路也被诟病是脱离主业,不务正业。但无论如何,转型的结果成功与否,最终还是以业绩说话。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