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10月31日开启其访问中国的五日之旅。
行前,加布里尔不仅接受了德国媒体的采访,又在德国媒体亲自撰文,还派出经济部副部长接受英国媒体采访,以强烈的媒体攻势宣告:德国向中方呼吁平等的伙伴关系;德国要力促欧盟设立投资审查,来自中国的投资尤其要重点考虑;加布里尔甚至还拿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说事。
“如果中国想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就应当表现得与之相符。”加布里尔在接受一家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
上周,加布里尔领导的经济部决定重新审查中国企业拟收购德照明灯企业郎德万斯(Ledvance)一案。此前,德国政府还撤回了中国企业对德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的并购许可。有报道称,这是因为美国情报机构向德方提出了安全警告,担心中国将爱思强公司的芯片用于核项目,从而导致德方态度转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28日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评估两国企业间本着商业化原则的正常投资行为,如果任由第三方势力出于各种利益考量去干扰,恐怕有悖于中德经贸投资合作的初衷,也不利于两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
加布里尔:投资不是单行道
早在中国企业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公司时,加布里尔就强烈地表达了他的不满,贸易保护主义的味道颇为浓厚。因此,不难理解加布里尔缘何在10月末开启五天访华之旅前选择密集发声,表达其对于中资在德国大举收购的不满。
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报告,中国在2015年成为在德绿地投资项目数量第一的国家,项目达260个,创历史纪录。
2016年,中国企业持续对德国投资的热潮。据安永咨询公司发布的信息,仅在今年上半年,中国投资者对德国企业的投资额跃升至108亿美元(约合97亿欧元),接近过去10年总投资额的两倍。其中,中国投资者共收购或参股37家德国企业。
然而加布里尔认为,这种投资不是双向的:没有人能反对中国企业在德投资。加布里尔还希望在其访华行程中同中方进行讨论。
加布里尔表示,欧盟企业在对待中国投资者的投资要求时具有歧视性,“但是中国却在这边开展了‘买买买’之旅,拿着一个感兴趣企业的长单子,并对于有战略重要性的关键技术有清晰的目的。”
德国经济部副部长马赫尼克(Michael Machnig)在接受英媒采访时则表示,德国惧怕中资对德企的收入背后是中方希望得到德国的技术。“我们需要有授权来调查那些交易,是不是因为产业政策或希望得到技术转移所导致的。”马赫尼克表示,“如果必须,在一些非常例外的情况下,也许我们不会允许这种交易。”
2016年5月,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提出以每股6欧元的价格收购爱思强。德国经济部却于上周表示,撤销此前批准中国企业收购爱思强的决定,给出的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随后德国《商报》进一步爆出这项决定的隐情:21日,在美国驻柏林大使馆中,美国情报机构人员向德国政府代表出示了爱思强产品也可以用作军事用途的证据,美方担心这有可能令中方将其产品技术用作军事用途。
推动欧盟层面投资审查
加布里尔行前在德国《世界报》撰文,表示要敦促欧盟对中国采取更严格的投资审查制度。他甚至表示,如果中国不改变行为,就没有希望得到市场经济地位。
马赫尼克则表示,德国政府欢迎外资投资,但是担忧这些交易背后有过多国家引导的影响,并指向德国科技,而非将德国当作投资地。
“我们总说我们需要一个欧洲方式来解决公平问题和公平的竞争环境问题,”马赫尼克表示,“有迹象表明,欧洲很多国家都希望对此进行讨论。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规则。”
此前,德国经济部推出了题为“欧盟层面投资检查关键点建议”的文件,并计划推出以下措施:第一,如果欧盟外国家外资收购者收购股份达到了董事会投票权的25%以上,政府有权阻止这一收购行为;第二,如果投资身后有外国政府身影,那么欧盟有义务做出干预。
上述第二点又分为四种情况:第一,投资受到产业政策引导;第二,政府补贴投资者;第三,收购企业为外国国有企业;第四,投资者来源国中,德国企业进入该国的准入十分有限。
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试乘萝卜快跑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后续银行股仍然会受到险资的青睐。
当天,德国现任总理、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朔尔茨承认选举失利,称“这是一个痛苦的选举结果,也是一场选举失败”。
第一财经在2月23日德国大选之际,推出德国大选见闻录系列,专访德国在地高管、学者专家,试图为读者勾勒一幅2025年的德国政经图景。
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普坦表示,将于当天下令对泰缅边境的缅甸地区断电,并警告如有怠慢者将被调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