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家庭日益小型化 养老功能弱化

第一财经 2016-10-31 12:15:00

作者:王羚    责编:刘展超

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中国家庭日益小型化,2至3人的家庭规模已经占到60%以上。小型化家庭遭遇老龄化,谁来承担照料重任?

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步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家庭政策和多样化养老模式的完善,给中国人养老以更多的支持和选择,是当前需要集各方之力去实施的要事。

10月28日至29日在海口举行的应对老龄化与老龄政策全国学术研讨会对上述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加速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量已经超过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1%。按照全国老龄办的估计,未来十几年间,中国老人仍将以每年1000万人的规模增加。

中国人养老的压力日益加剧。2015年,全国的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参保职工人数与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之比)为2.88,也就是说,不到三个在职人员缴纳养老保险,一个老人领取养老保险。这一比值在未来会迅速下降。在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东北,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已经降至1.55。

一个问题摆在面前:中国总量达数亿的老年人到底靠什么养老?以什么模式养老?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光是钱的问题,更大是人的问题,谁来照护老人,尤其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

10月9日,全国老龄办公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2015年,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只有32.8%。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量的18.3%,总量约为4063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家庭规模在过去几十年间迅速小型化。2015年,中国家庭人均仅为3.01人。国家卫计委《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超过60%的中国家庭为2至3人。这样的家庭规模,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大大弱化,长期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更成为难以承担的重担。

目前来看,可供中国老人选择包括家庭养老(主要由家人照料)、居家养老(居住在家庭,但可享受到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异地养老(老人自主选择更适宜养老的地方)等。尽管选择不少,但是从各方调查实际来看,家庭养老依然是大部分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桂世勋认为,现在养老服务机构的总量还难以满足广大老人的需求,尤其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下一步,养老服务机构在设计和建设中,要提高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接收比例,减轻家庭长期照护的压力。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吴帆认为,中国家庭面临的养老、抚幼等困境及其对政策支持的需求目前并没有充分反映在社会政策的改革中。由于中国家庭普遍面临家庭照料资源短缺、家庭生育成本高企、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导致生育意愿被压低,这将会影响到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

“通过完善提高家庭发展能力和福利水平的制度安排,将可以有效提高家庭的养老和抚幼能力,有助于人口的均衡发展。”吴帆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