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署名文章《支持贸易自由化,反对保护主义》中指出:“相较于美国及欧洲在德投资并购,中国无论从数量,还是金额上并不突出。让我们困惑的是,德国国内为何对美欧对德投资并购不持任何质疑或忧虑,对中企却要强化审查,并试图从欧盟层面加以限制。”
在上周,德国经济部在一周内叫停两起中资并购,不仅中企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案遭遇审查危机,另外一家中企中国三安光电对德国照明巨头欧司朗子公司朗德万斯(Ledvance)的收购也被叫停,德方并趁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本周访华之际,希望向中方表达市场对等开放的要求。
德企爱思强
但实际上,中方指出,中资企业在德国出现并购狂潮、增速快的主要原因是基数太小: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约1.1万亿美元,对德投资存量不足80亿美元,仅占0.7%,还有很大上升空间。与之相比,目前德企在华共8000余家,累计投资超过600亿欧元。
特别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在加布里尔等人指出德国企业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平等市场准入待遇之时,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头9个月德在华投资增长120%。
11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亦指出,据了解,近年欧洲对华投资额持续攀升,当前欧洲在华投资存量远大于中国对欧投资规模。德国在华企业多达8000余家,中国在德企业不到2000家,而中国人口是德国人口的16倍。
为何就针对中资?
中资进入德国乃至欧洲的历史较短,与发达国家相比,从数量或资金总量上都无法相提并论,这令人对德国此次针对中资的一系列行为感到困惑。
史明德指出,他作为中国驻德国大使,“对德国国内日益明显上升的保护主义倾向深表忧虑”。
他并援引数据指出了目前中德在互相投资中的实际情况。
“目前德企在华共8000余家,累计投资超过600亿欧元。今年头9个月德在华投资增长120%。”史明德指出,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约1.1万亿美元,对德投资存量不足80亿美元,仅占0.7%,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同时,中国对德投资存量占德吸引外资总量的极小部分,仅为0.3%,仅相当于德国对华投资的十分之一,双方建立双向均衡的投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史明德表示:“令人不解的是,中国对德投资刚处于起步阶段就遭遇限制,这显然不利于两国经贸和投资合作的健康发展。”
10月31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同法国外长艾罗共见记者时,应询就近期外界对中国投资环境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出现的一些不实议论作出回应时亦表示,中方一贯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这是中方的既定政策,也符合经济全球化潮流。
王毅指出,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简单地以高度发达国家的标准来判断和衡量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环境,缺乏科学性和可比性。而如果在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中国市场开放的速度、幅度显然都名列前茅,已是最开放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
德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史明德指出,中国政府开放之大门只会越来越宽。但另一方面,从近期德方出台的措施看,德国一方面要求别国开放市场,自己却在关闭市场。德国正在向中国和外界发出错误的信号。外界猜测贸易保护主义在德国是否正在抬头。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11月2日的发布会上也表示,注意到了德国政府日前关于撤销中国企业并购德国爱思强案的决定。
“近年来,中国对德投资合作发展迅速。中资企业投资为当地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和大量的税收,也为德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带来了资金和市场渠道。中国对德投资虽增长较快,但总量依然不大,德国一些政府官员和民众担忧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并购会把德国的技术和工作岗位转移走是不必要的。”沈丹阳指出,很多中国企业在德成功并购案例均证明了这一点。
他还表示,我们希望,德方重启对该并购案的安全审查仅为个例,不代表德改变其经济政策。因为这一举措将不利于中德双向投资的健康发展和经贸合作大局。
“我们尊重各国在其法律框架下开展安审,同时也希望在安审中提高透明度,明确判断标准,给予各方投资者平等待遇。”沈丹阳表示,希望德有关方面能理性思维,客观对待企业的商业行为,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为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促进中德双边经贸合作健康发展。
需要提到的是,尽管此次德国政治界对于限制中资收购显得过于“主动”,且由加布里尔主导的德国经济部正在努力推动欧盟层面修改法律,强化对外商投资审查,以便成员国政府在特定情况下有权阻止非欧盟资本收购本国企业,但这一行为并未受到德国企业界的欢迎。
继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林哈德(Hubert Lienhard)等人警告政府不要提高针对中企对德企收购的门槛,并强调中国发展对于德国而言“是机遇不是威胁”之后,德国戴姆勒公司总裁蔡澈在接受德国《商报》专访时亦指出,谁来决定不受欢迎投资者的评判标准呢?德国经济的强大就在于经济和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彼此分隔,要保持这种分隔,而调控式的干预不会带来成功。
蔡澈称,戴姆勒公司在中国迄今没有受到歧视,也没有感到供应商被中国企业收购后有何不利影响。他并指出面对中国需要耐心等待。不久前人们还在谈论中国进行剽窃和抄袭,这是胡扯:中国现在培养的工程师比德国还多,加强专利保护已是出于自身需要。
长期来看,80%的车企计划维持或扩大在华生产规模。
今年年初的内外政治环境重大变动加剧了这一局面,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的调整,给德国经济带来压力。
我们要直面冷峻的现实和客观经济政治规律,为本国、为世界经济贸易体系闯关开辟发展新路。
《经济学的未来》记录了2009年德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探讨了秩序自由主义在德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中德经济学研究的互鉴。
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及其内阁成员被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正式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