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国企业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受阻的敏感时期,德国经济部副部长、国务秘书马赫尼希(Matthias Machnig)在香港出席第15届德国亚太经济会议时,对第一财经称,德国是最开放的一个经济体,欢迎各方面的投资,不会单单对中国的投资设限,同时,他希望德国公司也能在中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在到达香港前,由于爱思强事件还在风口上,外界对于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西格马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的访华之旅充满关注,有媒体甚至用“冷遇”来形容,而马赫尼希否认了此行遭到了冷遇。“这是一次不错的旅程。”马赫尼希说,双方进行了开放式的辩论,同样有建设性的讨论,硕果累累。他认为这次讨论对双方未来的合作有很大的帮助,尽管大家对于合作持有不同的观点。
马赫尼希称,根据德国法律的要求,凡是与德国国防安全有关的收购,或是收购的企业有军事背景的,在大多数国家都需要重新审核,这是一个正常的程序,而这种审核不仅仅针对中国公司,对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司也一样。而有消息称,爱思强事件受到了美国情报部门的影响,马赫尼希对此并未完全否认,只称德国得到了收购可能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信息,而信息来源并不重要。
同时,马赫尼希称,如果只看爱思强收购案,就说德国经济不开放是不公平的,在2015年,总共有300多起中资企业对于德国的投资,但只有2起遭到调查,而且收购并没有完全被拒绝,只是重启审查程序。“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他强调。
马赫尼希称,德国是最开放的一个经济体,欢迎全世界各地的投资,同时也包括中国的公司,他也希望中国的公司能在德国持续增长。目前,德国工业4.0的平台上,有2500家公司参与,其中不乏中国公司的身影,比如华为等。马赫尼希认为,这些都显示了德国经济的开放。
而另一方面,马赫尼希希望来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不仅仅是为了买专利、买技术,还能帮助德国公司成长。他称,德国一直希望跟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是,他更希望这种欢迎的态度是双向的,德国的公司也能成立独资公司,或参与研发工作,德国的公司与中国的本地公司享受同样的待遇。在访问中,马赫尼希反复提到,希望中国也能更开放一些,“中国要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就要表现得像市场经济,由市场主导。”
而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彭泽(Benno Bunse)博士称,德国是一个开放的高科技创新投资地,我们欢迎外国的投资者来这里投资。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在亚洲重要的地点都有办公室,例如北京、上海、香港、首尔、悉尼。在那里我们说当地的语言,可以为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投资者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目前,德国在中国已经有超过5000家公司,在中国拥有110万本地雇员。
第一财经联合Future Vision发布《中国企业ESG评级跃迁报告》。在MSCI ESG评级体系当中,中国企业呈现出崛起之势。
今年年初的内外政治环境重大变动加剧了这一局面,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关税政策的调整,给德国经济带来压力。
近年来,晶丰明源一直通过“买买买”来拓宽业务版图,先后收购上海莱狮半导体、上海芯飞半导体、南京凌鸥创芯电子等。
收购完成后,范思哲将成为普拉达的附属公司。
机器人有望接力汽车,成为培育激光雷达技术的重要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