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出炉,炼钢有了新玩法

第一财经 2016-11-15 16:15:00

作者:王世峰    责编:王佑

钢铁行业“北重南轻”的总体格局在”十二五”期间基本上好转,而之前鼓励的钢铁企业沿海产能转移战略在“十三五”期间正面临重大调整。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有了新蓝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11月14日发布《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除了突出去产能等重点之外,同样对于钢铁行业整体格局进行了分析和规划。

再提产业集中度

在这份规划中提出,201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的产业集中度为34.2%,而按照规划,到2020年整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将要达到60%。

将提升产业集中度作为钢铁行业发展的着力点并非首次,事实上2007年那一轮的钢企重组合并背后,就暗含着提升产业集中度的目标。

但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却并未随着企业间重组合并的推进而有明显抬升,甚至在2015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反而进一步下滑,据中钢协统计,全国粗钢产量排名前四家的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18.5%,较2014年下降0.1个百分点;排名前十家企业合计产量占全国比重为34.2%,较2014年下降0.8个百分点。

中钢协常务理事张志祥曾经指出,现在钢铁行业最难解决的是集中度低的问题。如果分散的钢铁企业联合起来,很多问题便可以协商解决:市场行为可以更加理性,市场分工也会更加明确;对上游原料企业,就会有更大的议价空间,更加有主动性;对金融机构和下游,也会有更大的议价空间。

不过并非所有业内人士都将提升产业集中度作为提升钢铁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萍钢股份总经理饶东云就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经济巨大的体量和差异化明显的地区分别,事实上形成了很多区域性的钢铁行业龙头,而这也造成了全国性的低产业集中度和区域性高产业集中度杂处的行业格局。而与之相对,日本自身较为同质化的市场决定了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是可以实现的。

产业布局谨慎向沿海转移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中国钢企分布往往有城市集中度高、北重南轻和内陆多于沿海等三大特点。之所以呈现这样的分布特征,更多的是历史留存问题,而非钢铁产业自身发展形成的分布格局。计划出来的钢铁产业分布格局,在进入新世代之后必然会受到新形势的冲击。

某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现在钢材运进内地比铁矿石等原材料运进内地成本要低,因此目前中国的钢铁企业大多选择沿海进行产能新布局。而这是目前钢企产能唯一比较确定的转移路径。

实力强劲的央企如宝钢和武钢开始全国范围内的产能大“腾挪”,华南地区的两座千万吨级钢铁项目——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和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已经开始点火运营。

不过在新规划中指出,沿海地区要转变将区域内钢厂一味转移到沿海建设的思路,不再布局新的沿海转移,而是立足现有沿海基地实施组团发展、提质增效。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以宝钢、曹妃甸、鞍钢鲅鱼圈为代表的钢铁产业沿海型布局战略渐次推动,但效果却并不理想。随着近几年钢铁行业整体疲软,已建成的曹妃甸京唐钢项目和鞍钢营口鲅鱼圈项目均曝出连年亏损,资金到位愈发艰难,后期工程推进缓慢。

北重南轻格局总体好转

与钢铁生产企业扎堆的华北、华东地区不同,华南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华南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城市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持续多年的“北钢南运”格局,因此武钢和宝钢布局两广两大钢铁基地,承担着彻底改变东南沿海“大市场、小产能”的重大任务。而两座即将成型的钢铁“巨无霸”,也被寄望改变以往“北重南轻”的钢铁格局。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陈雷鸣表示,我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国的钢厂布局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我国长期存在着北钢南运,这中间会造成物流成本增加,同时也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资源和市场的配置效率不是太高。

从2015年的粗钢产量地区分布图和省份分布图中不难看到,华北地区占比达到33%,华东是31.3%,、布局不合理一目了然。

所谓钢材市场存在多年的北材南下现象,是指北方地区进入冬季之后,当地钢材需求受气温等因素影响几乎停滞,南方市场与北方市场的钢材价格差价拉大,北方地区的钢厂、贸易商顺势采用低价政策,将钢材资源南运分流的现象。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据多位钢贸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因为钢铁行业之前存在的“北重南轻”造成南北两地钢铁产能分布不均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南方市场巨大造成北方钢材资源进入南方市场后,除去装卸费、运费、人工费等费用外,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因此东北证券研究员黄启知向记者表示,“北重南轻格局的好转将有利于缓解北材南下的流通局面,同时也会减轻南方钢贸厂商的压力”。该研究员相信,随着北重南轻格局的重新调整,未来北材南下的局面会有好转的趋势。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告诉记者,事实上随着“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产业已经不再以单纯的布局调整为主,而是将产业升级做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股票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