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6日下午,宜人贷发布第三季度财务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宜人贷净收入8.77亿人民币(1.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净利润3.44亿元人民币(516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8%。
今年8月24日,网络借贷监管办法出台,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全面专项整治渗透,P2P行业野蛮生长时代也宣告结束。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P2P上市第一股,宜人贷三季度的业绩数据或能窥见合规背景下行业的变化。
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截至2016年10月31日,监测到的P2P借贷平台共4,763家中,正常运营的仅有1850家,并在持续减少。预计年底正常运营的平台将减少到1700家左右。平台两级分化呈现“马太效应”,行业加速向大平台、正规军集聚。
高利润增长何来?
“小额、分散”的信贷在监管之下成为P2P行业必争之地,规模化、流程化才是P2P的“赚钱之道”。
2016年第三季度宜人贷净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137%。能够实现第三季度较高的净收入,宜人贷归功于“平台促成借款总额的增长”。
宜人贷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其借款总额的40.5%来自于线上渠道,第三季度,宜人贷为9.25万借款人促成56.18亿人民币的借款,平均借款额为6.07万元。截至2016年9月30日,宜人贷累计促成借款总额已达257亿元。
国内监管将P2P定性为信息中介,服务费则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分析宜人贷第三季度服务费情况来看:
2016年第三季,宜人贷实收服务费13.23亿元,较2015年同期的5.88亿人民币增长125%。同期,实收借款人前期服务费为11.92亿元,同比增长109%,实收借款人月度服务费为1.06亿元,同比增长349%,实收出借人服务费为1.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8%。
成本端来看,随着行业合规与整治的并进,有行业人士预计未来P2P在投资人的争夺会更加激烈,或推升行业“获客”成本。
可以看到,宜人贷第三季度的运营成本及费用为6.74亿元,同比增长也超过200%。在其成本及费用中可以看到,费用最高的是“销售费用”一项,第三季度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132.42%。
不过,宜人贷财务报告称,第三季度销售费用占本期促成借款总额的7.5%,较上期的7.8%有所下降,主要得益于出借端的强劲需求。
此外,第三季度宜人贷的管理费用也有较大的增加。第三季度宜人贷管理费用为1.89亿元,同比增长近450%。
“本季度管理费用占本期净收入的21.6%,较上季度的10%大幅增加。”宜人贷在三季报中称。
宜人贷对此解释称,管理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是对于此前某欺诈事件,宜人贷计提了8126万人民币特殊风险准备,其次是技术团队人员增加导致的薪酬福利费用增长,第三则是股权激励计划支出1534万人民币。
坏账率升至6%
P2P在合规之下能否有可持续性的发展,一个主要的方面还在于风控管理。
宜人贷在三季报中提到,今年7月份发现一项有组织的针对某一宜人贷极速借款产品的欺诈事件,于是宜人贷在第三季度计提了8126万人民币特殊风险准备。
“该次欺诈事件发生后,宜人贷立即暂停了该产品的审批。为了防止类似欺诈事件再次发生,公司推行了更为严格的申请及审批要求,并于7月底重新上线该类产品。”面对欺诈风险容易穿透的情况,宜人贷选择暂停了该类产品。
而此次欺诈事件计提特殊风险准备,也导致了调整后EBITDA(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第三季度为2.21亿元,环比二季度出现下降17%,同比也仅增长73%。
除了这种突发风险的防控,P2P的坏账率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此前,宜人贷公布二季度数据,其近5%的坏账率就受到行业争议。
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宜人贷坏账率出现全面上升。截至2016年9月30日, 2015年促成的A、B、C、D借款的净坏账率分别为5.1%, 5.9%, 7.5% 和6.1%,较二季度末对应的A、B、C、D类借款的净坏账率分别上升0.6、1.4、1.8和1.9个百分点。
宜人贷2015年1季度以来,逾期90天以上的借款累计坏账率曲线图显示,其账龄曲线稳步下降,全周期累计坏账率逐期呈下降趋势,同一时期的全周期累计坏账率在一定时点后趋于平稳。
宜人贷表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宜人贷2015年促成全部借款的全周期累积坏账率为6.1%。那么这6%的坏账率在网贷行业内算高吗?
此前现任陆金所CEO的计葵生就曾表示,网贷平台行业的的坏账率在两位数较为普遍, 2015年计葵生披露的陆金所坏账率为5%~6%。近期亦有媒体报道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的坏账率超过10%。
一位P2P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宏观经济的下行周期中,信贷的不良产生难以避免,目前网贷行业坏账率较好的预期在8%~12%,当然有超过这个区间就需要对风险有更高的警惕性了。
宜人贷此前就曾公开表示,风控体系基于大量的数据支撑(包括多年运营累积的风险数据、电商数据、住房公积金账户信息、信用卡账单等),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能够对申请人的信用资质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根据信用资质,公司将申请人分为A、B、C、D四类,并进行较为精准的风险定价。
在宜人贷第三季度坏账率的变化中可以看到,其C、D两类类客户借款的坏账率上升幅度高于A、B两类。
A、B、C、D四类级别的客户,信用度依次降低,意味着C、D两类客户信用风险相对于A、B类要高,坏账率上升速度高于A、B类被认为是在情理之中。宜人贷也在不断降低D类借款的比例。2016年第三季度,A、B、C、D借款占当期促成借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0%,4.7%, 8.9%和79.4%。
据第一财经了解,基于预计的全周期累计坏账率水平,宜人贷D类借款人信用资质对应美国成熟征信体系FICO信用分数687~697分,相当于Lending Club 借款人A~G七级分类中C等级的优质借款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