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消费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读|海正承认辉瑞撤资可能性 11.7亿定增能否成功存疑

第一财经 2016-11-19 00:46:00

作者:王悦    责编:彭海斌

作为承载海正药业制剂出口转型的重要平台,以及海正营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海正辉瑞对海正制药的影响不言而喻

11月18日晚间,海正药业(600267.SH)发布公告,针对此前上交所就第一财经独家报道《海正辉瑞被曝或将“离婚” 海外药企本土化步履蹒跚》对公司提出的四点质疑作出了回应。

回应指出,辉瑞存在对海正辉瑞撤资的可能性。如果辉瑞制药从海正辉瑞撤资,将影响辉瑞与海正的业务合作,造成海正辉瑞业务减少、人员流失及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下降等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海正辉瑞的经营业绩。与此同时,公司提示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

作为承载海正药业制剂出口转型的重要平台,以及海正营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海正辉瑞对海正制药的影响不言而喻。 根据海正辉瑞2015年财报,海正药业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56.67万元,其中,海正辉瑞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317.65万元,海正辉瑞占海正药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2.52%。

在11月15日,第一财经就海正药业辉瑞可能存在撤资的市场传闻进行报道后,上交所一度发函,五问海正药业,其中四点涉及第一财经的独家报道。这五项质疑包括:辉瑞是否存在撤资可能、“特治星”供货是否影响业绩、公司高管是否相继离职运营是否正常、公司接受采访情况、以及董事长为何长期代理董秘职位、今年海正药业为何利润下滑?

海正药业针对该五项质疑均作出了解释,并指出,辉瑞一旦决定撤资,将会对海正辉瑞利润造成重大影响。以2015年、2016年1-9月海正辉瑞销售收入分别计算,2015年影响收入为17.65亿元,占海正辉瑞主营业务收入的63%;2016年1-9月影响收入15.53亿元,占比60%。

除此以外,针对“特治星”的供货情况海正制药业亦予以了说明,目前尚未恢复供应,作为海正辉瑞此前主要的品种之一,2014年公司该品种销售收入达10.09亿元,2015年“断货”后下跌至0.2亿元,而根据此次最新公布的信息,2016年1-9月“特治星”销售收入仅为0.27亿元。“特治星”若未恢复供应也会对今年海正辉瑞的营收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

11月15日早晨,第一财经记者曾就辉瑞是否存在撤资可能分别致电、邮件询问海正药业证券事务部门以及海正辉瑞公共关系部门,对方回应为:我们未曾听闻这样的消息,目前海正辉瑞运营一切正常。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此次承认辉瑞存在对海正辉瑞撤资可能的“黑天鹅”是否会影响此前海正药业的定增事宜。 10月17日晚间海正药业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以13.00元/股募资约11.71亿元,其中2.06亿元将用于岩头西区冻干制成品技改项目,9.65亿元偿还银行贷款,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非公开发行对象白骅、海畅投资、汇纳投资及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全部为海正药业“自家人”。

根据预案公布的情况,白骅为海正药业董事长,拟认购数量为1000万股;海畅投资、汇纳投资的出资者为海正药业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拟认购数量分别为1840万股、1951万股;员工持股计划的参加人员由公司中基层管理、研发、销售等骨干员工构成,参与人数不超过795人,拟认购数量为4218万股。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就目前海正药业股价(14.03元)来看,倘若辉瑞撤资事件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将极有可能出现定增价格高于市价的情况,定增成本或将因此间接推高。

海正药业今年中报显示,其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7.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034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66%.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