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6日,阿拉善SEE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上举办了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供应链、共建生态文明”的边会论坛,发布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的最新成果及环境效益评估报告,并和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欧盟地区委员会、国内外企业、NGO等多方专家探讨了在全球面临严峻气候变化威胁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通过自发行动可以为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房地产绿色供应链是全球首次以行业联合的形式全面推行绿色供应链,计划从2016年到2025年,通过三个阶段的工作,将参与的地产企业从70家逐步扩展到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三大机构核心地产相关会员企业约600家。
上述三家机构在会上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环境效益评估“的报告,研究结果表明,在2020年以前,可以通过降低钢材、水泥和型材铝合金等产品的单位能耗,实现二氧化碳年减排5000万吨,约等于葡萄牙2015年的总排放量(BP World Energy Statistic Review, 2016)。而到2025年,整个供应链将总共可实现年减排量达到8.9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英国在201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和的两倍。
当前中国环境形势严峻,雾霾、碳排放、能耗、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突出。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目前的碳排放约占全球20%,而其中有近40%是由房地产和建筑行业所产生,也就是说全球的碳排放里面,中国的房地产约占8%.
对此,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取得明显效果。但相较严格的行政措施来说,基于市场手段、行业自发的减排行动在中国还比较缺乏。尤其对于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排放来说,多年来一直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来控制;诸如排放权交易等源自市场机制或企业自愿性的减排计划,目前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
2016年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朗诗绿色地产、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 截至2016年11月,已有70家房地产企业加入该行动,这70家企业在2015年销售额近1.1万亿人民币(约1630亿美元),约占中国房地产行业总规模12%左右,涉及到产业链的相关企业达2千家以上。
阿拉善SEE会员、中城联盟副主席、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在会上表示: “绿色供应链行动联合了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等多方力量,从房地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消费终端等环节入手,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产业链的全过程,能够整体促进产业链整体碳排放和污染物减排。”
当地时间11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召开。这是继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被广泛地认为是一次“落实行动”的大会。阿拉善SEE会员积极参与到此次气候大会的过程中,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钱晓华认为,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市场机制开展行业减排的有益探索,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履行“巴黎协定”、推动全球减排采取了切实行动,这些展现中国民间力量在践行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决心和行动力。
本土供应链凭借技术突破、快速响应和成本优势,正在重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将不仅是单点技术的比拼,更是生态协同能力和供应链整合效率的较量。
维亚斯教授担心,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面临价格和通胀的双重压力。
中国是欧姆龙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自欧姆龙在中国开展业务以来,中国的血压计市场规模已接近2000万台,潜力巨大。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他不认为原定于本周三(12日)生效的25%钢铝进口关税会出现豁免情况。
汽车是可选消费品,对价格敏感,新能源汽车在经历爆发期后价格战愈演愈烈,整车厂的销量与定价策略密切相关,极致的性价比背后需要强大的降本能力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