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世界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国成TPP的“落跑新娘”,再想重返亚太更难

第一财经 2016-11-23 15:27:00

作者:潘寅茹    责编:顾乡

在特朗普誓言速退TPP的前景下,一直力推TPP谈判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呼吁亚太相关国家不妨支持中国主导或力推的区域贸易体系与倡议。

随着“群主”退群,原本前景一片光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其“百日新政”宣言中提出,要在上任第一天以绕过国会的行政命令的方式,退出正在商谈的TPP。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要优先确保美国工人的就业。

美国于2008年正式加入由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发起的TPP,当时恰逢现任总统奥巴马任期。在8年的“长跑”中,各方经历了无数轮谈判,最终在今年2月,12个参与谈判的国家正式签署协议。

尽管TPP最终生效还需上述12国立法部门批准,但面对美国在“临门一脚”时选择放弃,除剩余的成员国外,其他对TPP兴趣浓厚、尚处于观望中的国家(比如韩国),在惊愕之余,都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了美国的TPP该走向何处?

多国向中国靠拢?

面对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速退TPP的前景,一直以来都在力推TPP谈判进程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呼吁,亚太相关国家不妨支持中国主导或力推的区域贸易体系与倡议,“总有其他方式能推动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进程。”

李显龙所谓的“其他推动亚太自由贸易进程”的方式是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亚太自贸区”(FTAAP)。前者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一旦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

FTAAP的概念虽然早在2004年就由加拿大方面提出,但直到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才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主要议题。

李显龙的提议也得到了包括越南、马来西亚等其他TPP成员的赞同。越南与马来西亚的经贸部长在刚刚结束的秘鲁利马APEC峰会上表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愿意将推动自由贸易的重心转向中国主导的自贸进程。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22日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方对所有有助于亚太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促进亚太地区发展与繁荣的自贸安排原则上均持开放态度。希望亚太地区各项自贸安排相互促进而非相互排斥,既要防止亚太地区自贸安排碎片化,也要防止其被政治化。

至于TPP进程出现新变化是否意味着RCEP进程的加快,耿爽表示,RCEP进程是由东盟作为核心来主导的。中方愿意继续与各方推动谈判进程,争取早日取得积极进展。

耿爽提到,各成员经济体在利马APEC峰会上围绕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深入讨论,对外发出了构建亚太开放型经济、继续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强烈信号,并一致同意继续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有助于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亚太再平衡”战略烂尾?

退出TPP,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特朗普所谓的就业岗位迁回美国,尚难预计,但是对于这8年来一直努力推动TPP谈判进程的美国盟友而言,多少有些心寒。

李显龙今年8月访问华盛顿时曾直率地警告,参与TPP谈判的每一个成员国均克服了本国一些政治反对和敏感因素,付出某些政治代价才能达成协议,“假若最后新娘没有来到(婚礼)现场,我相信大家都会感到非常受伤害。”

如果说在特朗普明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宫前,奥巴马政府就TPP闯关国会再努力一把,或许局面不会如此被动。但遗憾的是,如今的参众两院都是共和党人说了算,两者都没有兴趣在60天不到的时间内放行TPP。

对于美国而言,不再主导TPP,受伤的不仅仅是这些对美国寄予厚望的盟友,还有奥巴马曾力推的“亚太再平衡”战略。2011年11月,奥巴马正式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由三大支柱构成:在军事上,将最新武器部署亚太,搅动亚太局势;政治上,强化与亚太地区的盟友关系;经济上,通过TPP拓展与亚太地区的贸易联系。如今,一大支柱将要崩塌。

随着美国新政府誓言不再主导TPP进程,美国与亚太地区的贸易纽带显然已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而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势必波及政治与军事两大战略支柱。而盟友对美国的心存芥蒂,也将考验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挽回美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能力。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赫曼所言,目前来看,奥巴马重返亚洲的外交政策可能“沉入太平洋的波涛之下”。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