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下称“OPEC”)会议即将举行。各界预计,如果本次会议未能落实议论了近一整年的“减产/冻产协议”,油价将进一步下跌,也将拖累全球股市的表现。
回顾这一整年的“减产风波”,从4月17日的多哈会谈到9月底阿尔及尔(Algiers)会晤,OPEC 的减产之路可以说非常坎坷,核心原因是在供给过剩的环境中,OPEC 难以突破“囚徒困境”——“OPEC 要实现减产不仅要依靠成员国内部形成统一战线,同时也需外部力量的配合,例如俄罗斯等非OPEC 国家加入减产。否则,OPEC减产只是替他人做嫁衣。俄罗斯只愿冻产而不愿减产的态度对 OPEC会形成负反馈,如果俄罗斯只愿意冻产,凭什么 OPEC要去减产?”东证期货原油分析师金晓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主流观点认为,OPEC达成减产协议的机会上升,否则未来很难再“口头干预”市场。然而,近期 OPEC 产量连创历史新高,美国原油产量已经止跌企稳、库存仍在历史高位、而钻井数持续回升。即便11月底OPEC的限产协议达成,油价也很难冲破目前油价区间,只是封杀下跌的下限区间。各大机构普遍认为,WTI的目标价格区间约为35-55美元/桶。
回顾漫漫减产路
减产的契机始于今年2月,当时国际油价一度暴跌至20美元/桶区间,震惊全球,也令各大石油生产国苦不堪言。
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Al-Naimi)2月16日表示,沙特、委内瑞拉、卡塔尔、俄罗斯同意产量冻结在1月11日水平,并认为这一水平是合适的。消息公布后,油价短线跳水,WTI当日最低跌至每桶29.59美元。可见,当时市场对该消息并不买账。
另一个关键时点是4月17日。各大核心产油国汇聚卡塔尔多哈举办冻产大会,共同商讨将原油产量冻结在今年1月水平的可行性。然而,伊朗的临阵缺席使得冻产会议时间三次推迟。4月18日凌晨3点左右,经过6个小时的激烈会谈,最终未能达成限产协议。不过,此后,在各种复杂因素交织之下,油价一路上行。
良运期货大宗商品分析师何北当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原本就预感冻产会议不会有太乐观的结果,毕竟伊朗的制裁刚刚解除,对于增产蓄势待发。”
今年6月的OPEC冻产大会依然以失败告终。俄罗斯能源部长当时表示,由于油价已经较年初大幅走高,目前冻产问题已经失去了迫切性。“这表明OPEC未能就新的产量目标达成协议,将维持目前无产量目标的状态不变。”中大期货研究院称。
当各界对限产不抱希望之时,9月29日,OPEC竟然时隔八年后在阿尔及尔举行的特别会议上达成了减产协议,目标为每日3250万~3300万桶(较今年8月水平减少0.6%~2.1%)。这个以内部博弈、争夺市场份额著称的组织震惊全球,美油一度暴涨6%。
当时,OPEC表示将成立技术性委员会,研究限产的实施机制。委内瑞拉能源部长称,OPEC今年11月将决定减产实施的时间长度,并在11月维也纳会议前决定如何分配减产任务。
10月底,OPEC国家与部分非OPEC国家在维也纳会晤,商讨如何落实阿尔及尔所达成的框架性产量上限协议,会谈因为伊拉克和伊朗两国对 OPEC 所使用的产量数据存在质疑而陷入僵局,最终并无实质结果产生,因此 WTI 油价从 52 美元/桶一路下行至 42 美元/桶。
眼看11月底将至,市场再次出现了暴跌。上周五,由于市场担心OPEC 能否达成减产协议,WTI大跌3.96%,布伦特大跌3.59%,基本回吐一周涨幅。
沙特宣布,鉴于OPEC内部没有达成明确的共识,参加非OPEC产油国非正式会议没有意义,所以决定不参加了。此外,沙特能源部长还发表了不同于之前的评论,声称即使没有减产协议,原油市场也将于2017年恢复平衡。
OPEC如何突破“囚徒困境”
对于会议究竟将如何推进,金晓告诉记者,根据会谈透露出的消息,OPEC讨论的主要议题是: 1)产量上限是设在 3300 万桶/天还是3250万桶/天;2)减产持续时间是6个月还是1年;3)产量数据来源问题,部分成员国认为 OPEC 所使用的产量数据低估了其真实产量;4)关于具体成员国的削减份额分配上,除了尼日利亚和利比亚两国之外,所有国家削减 4-4.5%的产量。如果每个成员国只是减产 4-4.5%,这并非不可接受。
按此减产幅度,OPEC 产量将较当前水平下降 120 万桶/天左右。部分成员国的产量自然衰减也达到了这个减产幅度。
目前,伊朗和伊拉克是 OPEC 内部达成一致的主要障碍。伊拉克石油部长此前申请产量削减豁免,之后他向 OPEC 提交了一份符合自身需求的提案,提案具体内容并没有透露,但从此后伊拉克总理愿意加入 OPEC 减产计划的表态中,可能其需求得到了默许或满足。而伊朗之所以愿意签署阿尔及尔框架性协议。可能是获得了产量削减豁免。
“从目前 OPEC 会谈的进展来看,年度会议达成一致的概率在上升,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变数,”金晓对记者表示,核心原因是在供给过剩的环境中,OPEC 难以突破囚徒困境。只有市场份额最大化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俄罗斯不加入减产大军,那么OPEC减产只有利于俄罗斯或者美国的页岩油生产企业。
可见,俄罗斯对减产的态度是 OPEC 内部达成一致的先决条件。然而,虽然俄罗斯能源部长 Novak 在11月24日表态称,俄罗斯2017 年计划减产 20-30万桶/天,实际情况则是俄罗斯原油产量持续创下自苏联解体后的记录高位,10月产量增至1,130万桶/天。
嘉盛集团分析师Fawad Razaqzada对记者表示,减产/冻产将利多短线,但因为OPEC和俄罗斯将不会大幅削减目前处于历史高点的原油产出,使得原油市场依然供应过度,所以很可能不会产生长久的影响。
他也表示,短线潜在涨势在中线可能受制于美国再度增产的预期。在美国,最近几周钻探活动激增,通常会导致未来某个时候产出增加。“毕竟,油价略微上涨,产出微增产生的利润也不少。而且,政府将不会过于限制页岩商增产。当选总统特朗普业已在百日新政公告中宣布,废除所有页岩油(气和煤)产出的限制。这是他为创造就业而实行的保护主义政策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中信建投分析称,近期美国钻井数站上450以上,继续维持增长势头,美国活跃钻井数本周增加3座,为474台,维持自5月底以来的增长势头;美国原油产量上升至 869.0 万桶/日,环比小幅增长 0.1%。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本周减少125.5万桶,总量4.890 亿桶。
此外,10月OPEC原油产量达到 3364 万桶/日,连续7个月创2008年7月以来的历史新高。
不论此次会议结果如何,有一个结论是几乎可以肯定——页岩油的兴起、科技的进步注定油价已经很难回到100美元/桶之上,现在油价的顶部将以美国页岩油价格决定,OPEC也可能已经失去原油定价权。
这些看似惊人的天价协议,最终有可能会成为“烂尾工程”。
机构指出,全球贸易冲突缓和带来的油价向上驱动落地后,后续国际油价或将主要被地缘局势和OPEC+产量所引导。
欧佩克下调全球经济预测。
“美国无法完全配合以色列的战略期许。”
英伟达和Humain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两家公司将在未来五年内建设产能高达500兆瓦的人工智能工厂,其中包括“数十万块”英伟达最先进的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