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传闻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将转投中泰证券(原齐鲁证券),几经转折后最终落地。海通证券A股和H股在12月2日盘后双双发布公告,海通证券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因个人原因已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而2日晚间,经齐鲁资管相关负责人证实,齐鲁资管已拟聘任李迅雷为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关于李迅雷将从海通证券离职的传言,近两年始终不曾平息。在2015年2月期间,有传言称李迅雷和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固收分析师姜超将从海通离职并加入中山证券。海通证券研究所随后急发声明,称经向姜超询问后,并无工作变动一事。2016年初,再有媒体报道称李迅雷和姜超将转投中泰证券,并称李迅雷将担任分管研究所事务的中泰证券副总裁一职。
海通证券的上述公告中,证实了李迅雷已辞职的消息。截至发稿,本报并未联系上李迅雷本人。而齐鲁资管相关负责人随后向媒体证实,齐鲁资管拟聘任李迅雷为首席经济学家,并未在中泰证券任职。
公开资料显示,齐鲁资管2014年11月18日成立,是中泰证券旗下专注资产管理业务的子公司,注册资本1.67亿元,注册地上海。齐鲁资管成立次年,主动管理规模就超过千亿元。在不久前的媒体见面会上,章飚介绍,齐鲁资管截至今年10月底的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超2500亿元,主动管理规模超1500亿元。
对于李迅雷此次的赴任,齐鲁资管董事长章飚当晚在公司官方公众号撰文,透露了更多细节。章飚称,自己是在前段时间九三金融委聚会上向李迅雷抛出橄榄枝,也希望李迅雷来齐鲁资管后继续做研究;而李迅雷当时则回复称,“可以考虑”,不久就答应了此次邀约。
章飚更在文中回忆了其与李迅雷此前的共事经历。公开资料显示,李迅雷1996年7月加盟君安证券研究所,先后担任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章飚称,自己在1999年面试君安证券时,面试官正是李迅雷;李迅雷在当时提出,让机构客户改变卖方研究模式,并给予研究员宽容、自由的空间。在李迅雷的带领下,2003年至2005年的新财富评选中,国泰君安收获颇丰。
2011年10月,国泰君安方面确认了李迅雷离职的消息,后者转战海通证券。章飚还在文中写到,李迅雷在海通证券“干活的拼命劲超出我们所有人的想象”;而在其带领下,海通证券研究所几年内就成为了国内证券研究机构翘楚。
这一说法,也在海通证券的公告中得以确认。公告称,李迅雷2011年10月加入海通证券,2012年3月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在李迅雷任职期间公司建立了完善、科学的研究体系, 吸引并留住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分析师。
李迅雷对于研究工作和研究员培养的心得,在其刊登于2015年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评选会刊的文章中也可一窥。李迅雷在文中透露了自己对研究员评价的“3A”体系:第一维度看研究方法和工具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勤奋程度和知识完整性;第二维度是讲故事的能力,悟性和归纳能力;第三维度是获知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比较强。他还强调,做好研究必须勤于学习,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去思考;各团队间应当取长补短,相互交流。
而对研究工作中的诸多误区和捷径,李迅雷则态度审慎。他提出,要尝试从不寻常的角度去看问题,跟随别人讲热门的题目、写雷同的报告,并没有多少意义,而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去发现、去思考他人很少提及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才是研究之本意。此外,分析师应该更加独立,不要受太多股价波动的影响,坚持自己观点,不要轻易出手,要慎重。
机构指出,中国股市升势远未结束,建议投资者逢低布局,提高中国资产仓位。
完善重大事项备案、年度备案要求,在首次备案基础上关注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持续符合备案要求,增加注销、整改等管理流程。
1-2月印花税849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238亿元,同比增长58.9%。
万科集团三位高管集体申请了辞职。
胡宏是在2021年开始担任宝钢股份副总职务,主管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