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深港通开通的第一周,从交易的情况来看,市场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
就在今天,深股通的使用额度仅为4.23亿元,已用额度占比仅为3.23%,比起前几天的交易量更是低了不少。
而随着深港通的开通,包括浙江世宝、山东墨龙、东北电气等在AH两地上市股票的价差不但没有出现之前所预期的拉平,反而是越来越大,这又是什么原因?
深港通“遇冷”
“深港通的平淡是预期之中的事情,虽然沪港通因为和上一轮牛市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意义重大,但现在人民币汇率、港股的走势等等和当时的情况不同。”上海市某投资人表示。
12月5日,深港通开通当日,市场表现并没有太大热情。截至12月5日收市,流入资金累计27.11亿元,占深股通每日限额130亿元的20.85%。流入香港股市的资金是8.51亿元人民币,占港股通每日限额105亿元的8.1%。
而就在两年前沪港通开通的时候,在开始交易的前45分钟,狂热的投资者就用掉了沪股通当日限额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见,和沪港通相比,深港通还是“冷清”不少的。
之后的几个交易日,深股通每日使用的额度分别为19.39亿元、17.79亿元、17.08亿元,可谓波澜不惊,相对于深股通130亿元的限额可谓相去甚远。而同期港股通每日使用的额则分别为8.51亿元、5.2亿元、3.56亿元和4.12亿元。
不过到了12月9日的时候,深股通已用额度仅为4.23亿元,只用了3.25%。
对于深港通的“遇冷”,其实也在不少市场人士的预期之中。如广发证券分析师陈杰就认为,在人民币贬值和资产荒大背景下,会维持“南热北冷”的局面,深港听的开通对港股的正面影响会大于A股。
AH价差为何“不降反升”?
在深港通即将开通的时候,寻找AH价差股,也是市场上存在的“惯用的投资思路”。
但是,显然这一投资逻辑被证明是无效的。以深港两地价格差别最大的股票——浙江世宝为例,自深港通开通以后,A股的溢价率不降反升,开通前,浙江世宝A股的价格是港股价格的4倍左右,到12月9日,浙江世宝A股的价格为36.9元,而港股的价格为9.4元,A股价格为港股的价格的4.43倍。
另外,两地价格差别较大的山东墨龙、东北电气等公司也都出现了价差不降反升的情况。
这显然与之前市场所预期的——深港通互联互通,有助于AH价差拉平的说法不同。
事实上,这一现象在沪港通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也正因为如此,在深港通开通的时候,提价差股要比沪港通开通的时候少多了。
广发证券分析师陈杰在之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沪港通仅仅为两地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对方市场股票的通道,并不能将已迈入的股票进行跨市场卖出,无法真正“互联互通”消除折价溢价。而沪股通的交易额平均占比太低,也难以改变A股的投资者结构和市场风格的。
“除非你可以实现低价买入H股股票,以A股的价格卖出,实现无风险套利,否则这个价差并不会消除。还是按照两地市场原来的方式在运行。”上述投资人表示。
由此可见,深港通和沪港通一样,也无法消除两地股票的折溢价率,随着市场的波动,AH股价差反而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