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的发展形势估算,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占到全球总量的4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在京表示,1到10月的国内汽车产量中,新能源产品占比已经超过了1.6%。
据新华社报道,许艳华是在10日北京举行的“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上说这番话的。在本次论坛上,来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百余名嘉宾,围绕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8.40万辆,同比增长16.21%。2016年1-11月,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0.28万辆,同比增长44.27%。
许艳华说,新能源汽车产销数字的节节攀升,背后是整个产业的全面进步: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业链条逐渐清晰,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生态,社会公众接受度与购买欲大幅提高。
与会者认为,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电池,其进步尤具意义。据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伟介绍,目前国产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行业形成了关键材料产业化能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铝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体系。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也形成了产业化的规模,并实现了全球配套,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部件关键技术等等。“这意味着在下一阶段的全球竞争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竞争的实力与底气。”郭伟说。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煤炭产量长期占全国总产量的1/4以上。近20年来,内蒙古的煤炭工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与山西“轮流”担当煤炭产量第一省的格局。
当一块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倍率提高,安全性又会面临更大挑战。“这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不可达三角。”
2021年至2024年,宁德时代连续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为36.5%,较第二名高出23.3个百分点。
一般专利侵权案件从起诉到终裁(含二审)大约需要12~18个月,复杂案件可能耗时2~3年甚至更久。
2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8万辆和8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1.5%和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