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股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A股遭遇重挫 IPO发行节奏会否被打乱?

第一财经 2016-12-13 21:26:00

作者:黄思瑜    责编:陈楚翘

回望今年的IPO放行节奏,今年下半年开始,IPO过会企业明显增加,截至目前,整个下半年共有186家企业获批,融资规模预计达1277亿元,均远超今年上半年的量。尤其是11月份开始,每月2批次增至4批次,若12月份持续此节奏,过会数量将与去年上半年相当。

IPO提速加码,本周即将上会的10家企业刷新2016年以来的IPO周审核峰值。而另一厢,近期A股遭遇大幅调整,IPO提速扩容被指为元凶之一。在A股表现偏弱、次新股表现低迷与市场信心不足等因素倒逼之下,不断加快的IPO放行速度会否因此而放缓节奏,迎来调整的时间窗口?

回望今年的IPO放行节奏,今年下半年开始,IPO过会企业明显增加,截至目前,整个下半年共有186家企业获批,融资规模预计达1277亿元,均远超今年上半年的量。尤其是11月份开始,每月2批次增至4批次,若12月份持续此节奏,过会数量将与去年上半年相当。

有券商投行人士认为,实质上二级市场行情与IPO的发行并无必然关联,但若市场持续暴跌引发危机,不排除证监会为考虑市场情绪而可能放缓发行速度。

A股深调 IPO提速

本周的10家企业上会再度创出峰值,“提速”无疑是今年下半年IPO发行的重点关键词。而当前A股市场正遭遇深度调整,这让IPO扩容再度牵动市场敏感的神经。

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12日,证监会公告显示,12月16日,将有10家企业的首发申请上会,其中主板3家,创业板7家。这意味着,IPO申请审核再度加速,一周审核10家达到今年以来IPO周审核数量的一大峰值。

审核加速的背后,意味着新股发行速度将随之加速。事实上,今年下半年开始,证监会核发IPO批文的数量以及节奏均较今年上半年有较大提速。

自去年11月份重启IPO发行,今年1月份开始IPO批文的下发也进入正常化。上半年之初,监管层的放行节奏稍为谨慎,保持了每月1~2次的批文下发节奏,每次放行的数量在7~9家之间,上半年总体有70家企业获批发行;每次放行的IPO融资规模均在100亿元以内,最低为26亿元,最高则为88亿元。

今年下半年开始,IPO获批的节奏则明显加快,7月份首次获批的企业就有13家,至此下半年每次的过会数量基本维持在13家上下。据统计,今年7月份至12月9日证监会核发IPO批文的数量每月分别为27家、26家、26家、28家、52家、27家,目前整体获批企业有186家;每个月的融资规模均在100亿元以上,总募资规模预计达1277亿元。获批家数超过上半年的两倍,预计募资规模则达到上半年的3倍左右。

在下半年开始提速的基础上,IPO审核速度在11月份进一步加速。今年下半年开始,证监会原本每月两次批文的节奏,在11月份开始变为每周批一次,即每月四次下发批文。这样的节奏也在12月份持续进行。

而11月份的过会企业数量与去年上半年第二季度IPO获批数量相当。在去年7月份IPO暂停之前,去年1月至6月份的过会企业数量分别为44家、0家、24家、55家、43家、52家,总共218家企业获准发行。若12月份后两周的发行节奏依旧不变,那么今年下半年的获批数量与去年上半年的获批数量相差无几。

另外有意思的是,新股发行节奏的快慢与A股行情涨跌有着一定的重合度。以沪指行情来看,在今年1月份和2月份行情较为低迷之时,IPO批文的下发均是每月1批次,到3、4月份的反弹行情之时,便增至每月2批次,但5月份行情微调整之时,又降为1个批次;再到下半年开始,沪指有所企稳,市场情绪偏暖,IPO的放行节奏也开始加快,到指数表现最佳的11月份则进一步加快至每月4批次。

“指数和IPO扩容之间并非有必然的联系,其实3000多点的位置和5000点左右位置放行得差不多,可能反映出证监会的一种导向,尚不去说注册制,但实际上在做类似注册制的事情。”一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整体而言,今年以来,证监会共对256家企业核发了过会批文,预计募资规模在1695亿元左右。

市场倒逼会否奏效?

在IPO扩容加速之时,A股市场却深陷调整危局,尤以中小创业板调整幅度较大,这不禁让市场认为两者存有因果关联。与此同时,此前被热炒的次新股如今也迎来惨跌的行情。整体市场行情的低迷之势,又是否会倒逼IPO发行减速?

在刚刚过去的“双12”,A股市场也遭遇打折,沪深两市双双重创,创业板更是惨遭12月份以来最大泄洪。12月3日,A股市场整体虽有所微反弹,但市场情绪依旧偏弱。

但上述券商投行人士并不认为IPO扩容对二级市场具有抽血作用。在他看来,目前大盘股基本已经发行得差不多,之后的新股队伍主要来自创业板小盘股,整体的募资规模并不及一些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抽血”作用也远不及后者;此外,市场的此轮暴跌主要与资金面有关,与IPO并没有很大的关联。

“除非是大盘真的持续暴跌,到3000点以下,这样不排除证监会为了考虑市场上的一些看法等方面因素,而可能会放缓发行速度,但这是一种被动的行为。”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在A股低迷的氛围之中,此前被资金追捧的次新股如今也遭遇强力“寒流”。12月份以来,Wind概念板块中的次新股指数重挫13.28%,同期沪指跌幅仅为2.92%,甚至跑输近期跌势凶猛的创业板指。

而次新股曾较长时间被市场推崇为热点主题,兴盛之时多数个股均被资金炒出10余个涨停板甚至更多。而如今有些个股不胜“寒冷”,股价大幅下挫,甚至跌破首日涨停板。11月16日上市的上海银行,于首日之后走出一个涨停板便迎来陡峭的下坡路,在12月12日跌破首日涨停价之后,12月13日跌势不止,最终收报24.55元/股,而上市首日收盘价为25.59元/股。

面对次新股的降温潮,不少投资者也陷入被套的命运,这样的市场情绪是否也会倒逼IPO发行节奏放缓?

“次新股下跌不太会影响IPO的发行速度。其实次新股是人为的压低了发行市盈率,才有资金炒作的空间,如果持续放开IPO闸门,未来次新股炒作的空间也并不会很大,市场也终归要回归到理性的区间。”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在上述券商投行人士看来,目前监管层开闸放行IPO也可能是在测试市场的承受能力,但从实质而言,市场承受能力和新股机制本身没有必然关系,只是市场尚未成熟,所以会倒逼监管层往这个方向考虑;而政策向注册制推进则仍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23倍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实际窗口指导调控等都不会急于放开。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