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今年是第九年,已经成为这个领域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榜单。
正如现在流行的许多概念,也正如现代企业制度本身,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也是西方传入中国的。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把企业公民、企业经营以外的行为规范、企业与社区与环境关系这些概念带入,加上联合国的推动,媒体报道宣传,很快在企业监管层面、在上市公司中,以及在更多的民营企业中推广开来。许多国企、跨国公司、上市和非上市民营企业,主动披露在CSR方面的理念与行为。
CSR本身是全球化的产物。欧美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投资生产,在人权、环境、劳工、教育、文化、社区等方面的影响,受到关注;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推动及跨国公司主动和自律行为带动下,企业不仅赚取利润,也要担负起公民责任,成为国际惯例。
正如对公民的要求,企业首先要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保护环境、遵守劳动和雇佣的法律等,这是对CSR的起码要求,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创造就业、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对社会最大的“善”。CSR更高的层面,是做出满足市场需求之外更多的贡献,如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文化事业、公益项目、志愿者行为等等。
CSR会给企业带来好的名声,许多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制定CSR策略。通常是规模越大的企业,越会有意愿做CSR,越需要美誉度,越需要“软实力”。目前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科技创新类企业也重视用创新的方式做CSR,帮助产品定位和找到用户。
CSR有时候也带给我们一些困惑。许多企业还没有做好“守法的公民”,就高调宣传CSR。我看到国内有些公司,一方面向灾区捐赠、向贫困山区助学,老板博取了首善的名称,但企业又在向家乡的河流和湖泊排污。对于它们来说,CSR可能就是一种名声和信用的短期投资。
CSR也被用来进行良心的按摩。全球化进程中,我们也看到一些金融精英,他们高大上的公益项目和慈善行为,为“金融创新”赢得了更大的贪婪尺度,这种尺度,既来自他们所获取的社会信任,也来自其用奖杯和光环对自己良心的按摩。但我们知道,其中许多“创新”最终都导致了危机和灾难。
还有互联网公司,曾经被认为是赚钱最“干净”的公司,尤其是那些巨头,它们获取了数以亿级的用户及流量,并且赚取了巨额的回报和成百上千亿美元的市值,但它们的平台上,虚假的流量、虚假的广告、虚假的商品、虚假的消息横行,数据和个人隐私没有安全感。在虚拟世界如何做一名企业公民,这些互联网巨头有责任给出答案。
CSR被当作企业全球化的一种“政治正确”工具,一些国际组织的有关全球化的贸易与投资论坛,都会把CSR作为一项标配议题。但这无法阻止选民所表达的反全球化情绪。
但CSR仍然值得提倡,它仍然是企业向善和自律的力量。我们也主张企业主动把CSR融入价值观和战略中,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这是CSR的应有之义,企业不应该自我拔高,媒体也不应该对企业进行道德绑架。同时,企业成为守法公民的前提,是政府为企业提供一个公正的法治环境。当前中国的企业总体处于困难时期,提供一个对企业负责任的法律监管与投资营商环境,与企业的责任同样重要。
现在出现了这样一批企业家和创业者,除了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也在考虑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我们把这种直接考虑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解决社会痛点而不仅仅是市场需求痛点的公司,叫社会企业。企业家精神扩展为社会企业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梦想改变世界,而改变世界最好的一个方向,是用创业创新的方法、商业化可持续的保障,来解决社会的痛点。既是市场失灵的地方,也是政府失灵的地方,有着改变世界的广阔空间。许多天使与风险资本也在关注这个领域,它们所追求的是社会影响力。这种投资被称为“社会影响力投资”(Social Impact Investing)。
这种社会企业或者社会影响力投资,带来的激励是双重的,既有商业上的可持续性,也有社会影响力。互联网和新技术,为社会企业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我们面临着环境、能源、城市、人口、健康、贫困、教育、老龄化等方面的痛点,通过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与产业和服务更深度地结合,通过更加高效的连接与协同,会不断演变出新的企业形式和新经济形态,如共享经济,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未来,第一财经将继续引领企业社会责任,更会开拓社会企业与创新的新领域。
(作者系第一财经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