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松,《骑虎(二)》,2016
佩斯北京:李松松个展
展至2017年2月11日
展厅中央有一条斜穿而过的步道,仿佛将展区分为两块水面,观众可以走在上面眺望整片风景,也可以走入“水池”仔细欣赏细节。而也正如艺术家曾经许多作品那样,后退可以看到直接的图像源头,而走近则会发现有力而简明的笔触印记。这是佩斯画廊在全球范围内为李松松举办的第六次个展,他时隔四年回归北京举办个展,展出的是艺术家过去三年间的重要作品及2016年的最新创作系列。
艺术家Marcela Armas作品
今日美术馆:第三届今日文献展
展至2017年3月5日
“文献展”的定义已经说明了这次不同于其他普通的群展,而有着更为深远的主题,以及值得细看的作品内容。本届今日文献展以“BRIC-à-brac”为主题(中文题目为“另一种选择”),以小型双年展的体量邀请来自西班牙、印度、俄罗斯、南非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0位(组)艺术家。展厅入口便可以见到的一条组成墨西哥地图的滚动链条,为展览打开了一个生动的口子,观众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有关地缘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思考。
蔡磊,裸(水泥)2016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蔡磊个展
展至2017年2月18日
一片真实的草地出现在展览空间里。正是门口被踏得有些稀烂的泥巴,植物散发出来的清香,才会令挂在墙上半立体透视的窗户与建筑显得尤为丰富。在这个展览中,蔡磊不再局限于个人生活范围内的题材与经验,而是把已经形成的工作方法朝向更为广义的公共生活与集体经验。
张月薇 《瓣码》 布面油画,喷漆 2016
长征空间:九人群展
2017年2月14日
两位策展人张健伶和郭熙将展览命名为“平面震颤”,他们关心重新发明叙事的形式,希望可以找到从文本到图像,再到物件,三者之间如何进行创作的方法。这场展览是对年轻的创作者们近年生活与思考的一次索引,每位艺术家都有种令人欣赏的特质,扩张成独特的创作方式。这使现实、图像、观念的平面形成褶皱与断层,新生的地貌由此涌现。“这场展览是冬天的一次远足,观众将在感知的持续变焦中,走过九处奇异的风景”——展览介绍里这样说。
梁半个展“风景浏览器”展览现场
艺术家梁半
德萨北京:梁半个展
展至2017年2月26日
展厅这么小,居然进去之后有种置身荒漠的感觉。一定是眼前的美国总统山印刷板,以及蹲在上面的那只蓝色鹦鹉导致的。梁半从《上帝之手》系列开始受到业内关注,艺术家手持智能手机往来不绝于荒漠、森林、大海、川流等自然景观,将手机内部的操作系统与外在环境的图像拼贴在一起——与此同时用另一部手机记录此过程。这些每部仅为几十秒钟的视频有种冷幽默段子的特质,而在此之上却是某种隐约的诗意和生命张力。这是艺术家对于自身和周遭种种情境的反思,以及他对于政治文化与现实社会的隐喻。
魔金石空间:杨沛铿
展至2017年2月26日
这是香港艺术家杨沛铿的首次大陆个展“不暗的暗房”。此次展览从新的方向探索了人类的行为或那些未曾言明的欲望是如何经由生活方式、生态系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结构而表述出来的。展览空间被看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当观众进入其中时,即与之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进而得以从固有的观看模式中被解放出来。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杨福东新作《愚公移山》
展至2017年1月5日
中国最重要的影像艺术家之一杨福东的最新影像艺术作品《愚公移山》,全长45分钟,属于劳斯莱斯的艺术项目。
OCAT上海馆:八位新锐艺术家群展
展至2017年2月12日
该展览为OCAT上海馆年度青年艺术家项目,同时也是本年度最后一档展览,由长期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秦思源先生担任策划。八位中国新锐艺术家——陈哲、胡向前、李燎、林科、陆平原、娜布其、沈莘、于吉——以录像、摄影、雕塑、装置等语言形式,在相对分离的展览空间语境下展开了关于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空间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讨论。
城中村改造或撬动万亿市场,社保基金重仓这些概念股
特朗普政府通过“对等关税”策略试图在贸易谈判中施压,但这种策略可能导致全球贸易的不稳定和美国信用的损害。
首届嘉德国际版画大会汇集了来自9个国家的32家版画机构,展示从古代到现代的版画作品,旨在提升公众对版画艺术价值的认知,并推动版画成为大众可负担的艺术品。
豪华酒店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新晋“地王收割机”,仍陷低利润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