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民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财科院白景明:三个纬度减税,创新创业者最受益

第一财经 2016-12-18 09:40:00

作者:章轲    责编:刘展超

白景明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更加侧重于对结构调整。现在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着力点怎么样选择?到底多大的力度?

财政部财科院副院长白景明17日表示,这些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减税的力度比较大,而创新创业者最受益。

在出席当日召开的中国创业百人论坛时,白景明说,十八大以来,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创新创业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他分析说,在促进就业这方面,小微企业的减税可以说是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亮点,它侧重于对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扶持。从2013年到去年,累计给小微企业减税上千亿。累计各种非税的负担、收费和基金,再加上对于社会保险缴费这一块减轻负担的措施,整个下来也是上千亿元。

白景明说,国家税收政策还体现在税收公平方面,营业税改成增值税使所有企业受益,累计接近上万亿元,营业税改成增值税一个核心的作用就是剔除重复扣税,打通抵扣链条,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也就是结构调整。

“减税、税收政策促进就业创新还体现在科技创新这一方面。”白景明说,有很多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企业所得税的加权扣除、房产税免税等等,对一些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贷款、免征印花税等等,这一系列都是促进创新的。

“三个纬度展开,应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些年每年上千万的新增就业人员,产业结构的转换跟税收政策也有关系。”白景明说。

就未来的财税政策走势,白景明表示,创业创新仍然是税收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他说,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更加侧重于对结构调整。现在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着力点怎么样选择?到底多大的力度?

“就业是一个切入点,创新又是一个切入点,两个怎么平衡?”白景明分析说,有些促进就业的措施,可能不一定能够直接地促进创新。反过来,促进创新的税收政策有可能是减少就业的。比如机器人产业是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但是机器人大量的发展会不会直接(最起码是阶段性的)减少就业呢?怎么平衡?直接扩大就业的,也可能是劳动密集型的,究竟是把税收政策放在劳动密集型的,还是技术水平高、资金密集型的,两边怎么平衡这是一个大问题。

白景明说,接下来用什么样的税收政策,是继续在增值税,或者劳务税角度去进行激励,还是在所得税上进行激励,这又是一个政策选择的难点。

另外,财政赤字放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减税的规模在放大。赤字放大有两个因素:一是新增支出,另一个就减税导致的收入缺口。要选择让未来人承担更多的债务,保当期,还是减轻未来人的负担,保未来,这是问题的核心。

“如果减税真的能够起到迅速地带动就业,那未来的利益补偿或可以补偿过去。”白景明说。

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7日在“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这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他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多项重要措施并举,4月政治局会议深度解读

政治局会议强调了当前国际经贸形势的严峻性,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策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以内需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聚焦稳就业与稳企业,稳定市场预期,并加速实施扩内需政策以应对外部风险。

25 04-30 13:42

伍超明:政策积极有为,聚焦科技消费 | 大V看两会

伍超明认为,5%的GDP增速和2%的CPI目标是兼顾实现长期规划和经济转型的需要,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为主导,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重点工作包括提振消费、强化创新、深化改革、稳定楼市和惠及民生。

27 03-08 11:49

李超: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可能是发展重点 | 大V看两会

新质生产力作为提升未来我国经济潜在增速的核心,尤其是人工智能将加大力度发展。其中,未来产业可能是发展重点。

46 03-08 11:45

荀玉根、梁中华、侯欢:政策加力,经济向“新”——《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大V看两会

降准降息或根据经济金融形势、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推进。

23 03-08 10:23

周春生:经济主体的预期改善,将转化为投资与消费的增长 | 大V看两会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通过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应对外部地缘政治冲突和内部市场主体信心不足的双重挑战。

25 03-08 11:0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